时间: 2025-04-26 12:0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8:41
《金缕曲 悼亡》
作者:顾贞观 〔清代〕
好梦而今已。
被东风猛教吹断,药炉烟气。
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
须转忆半生愁味。
十二楼寒双鬓薄,遍人间无此伤心地。
钗钿约,悔轻弃。
茫茫碧落音谁寄。
更何年香阶刬袜,夜阑同倚。
珍重韦郎多病后,百感消除无计。
那只为个人知己。
依约竹声新月下,旧江山一片啼鹃里。
鸡塞杳,玉笙起。
这美好的梦如今已经破灭,
被东风猛烈地吹散,药炉的烟气弥漫。
即使倾国倾城的美丽再度拥有,
往日的风流韵事已然消逝。
我只能不停地回忆人生半生的愁苦。
在这十二层楼上,寒风中双鬓已经变薄,
人间再无如此伤心的地方。
那钗和钿的约定,我后悔轻易放弃。
茫茫的天空,音信究竟由谁来寄托?
又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在香阶上共依倚,
夜深人静时,珍惜韦郎多病后的时光,
百般情感已无计可消除。
那只为彼此心知肚明。
在竹声和新月的映衬下,
旧江山中只听得啼鹃声一片。
鸡鸣声远,玉笙轻起。
顾贞观,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金缕曲 悼亡》创作于顾贞观失去挚爱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哀愁,反映了清代知识分子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金缕曲 悼亡》是一首深情的悼亡词,充满了对逝去爱情的伤感和无奈。全诗从“好梦而今已”开篇,立刻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了梦境的破碎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通过东风、药炉烟气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
在情感的深度上,诗人表现出对过往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茫,特别是“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一句,显示出即使再拥有美丽的外表,也无法填补内心的失落。诗中“钗钿约,悔轻弃”的自责,反映了对曾经承诺的追悔与对爱的珍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痛苦,尤其是对“韦郎”的情感寄托,使得整首词更具人情味。结尾“鸡塞杳,玉笙起”,以简洁的意象结束,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感伤。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人离去的深切怀念,描绘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爱情的珍贵。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变幻
C. 温暖
答案:B
“钗钿约,悔轻弃”中的“钗钿”代表什么?
A. 美丽
B. 爱情的承诺
C. 友情
答案:B
诗中表现出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哀伤
C. 满足
答案:B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金缕曲 悼亡》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悼念,而李清照的词则更加强调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爱情的脆弱与人心的孤独。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金缕曲 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