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57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南村诸杨北村卢,
谓杨梅卢橘也。
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
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
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
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
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
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
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
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
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
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
南来万里真良图。
在南村的杨树和北村的荔枝树,像是杨梅和橘子一样。白花青叶在冬天依旧不枯萎,黄果缀满枝头,在烟雨中显得特别,与荔枝果实相伴。海山的仙人穿着绛色罗衣,红纱中肌肤如同白玉一般。无需再等妃子一笑,风骨自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不知道天公是否有意,才让如此美丽的果实生长在海边。云山与古老的松桧为伴,霜雪困扰着粗糙的楂梨。老师斟酒,品尝桂花酒,冰盘上奉上这红色的珍珠。仿佛听见江鳐斫玉柱的声音,更有河豚烹饪的美味。曾经我认为荔枝的美味和高雅是无与伦比的,果中没有可以比拟的,只有江鳐柱和河豚鱼稍微接近。我这一生在世上本是为了美食,已久不在意莼菜和鲈鱼。人间何者不是梦幻,南来万里是真正的良图。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尤其以诗词、散文最为人称道。苏轼在政治上经历坎坷,曾被贬谪,生活充满波折,但他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四月初,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诗人借此描写荔枝的美味,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及对美食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苏轼的《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荔支这一美味的赞美。诗中通过对荔枝及其生长环境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自然之美与人间美味的结合。开篇几句描绘了南村的杨梅与北村的荔枝,营造了鲜活的乡村气息。接着,诗人通过“白花青叶冬不枯”的描写,表现出荔枝生机勃勃的状态,展现出春的盎然生机。
诗中不仅仅是对荔枝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将荔枝比作“尤物”,表达了对其独特魅力的赞赏。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助饮酒、品味美食的场景,表现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尤其是与江鳐和河豚的对比,突出了荔枝在美食中的独特地位。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生动,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绘美食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感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赞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通过荔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及梦幻般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荔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味
B. 劳苦
C. 贫穷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美食有哪些?
A. 荔枝和苹果
B. 江鳐和河豚
C. 梨和桃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美食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