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4:12
苏轼的《夜行观星》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
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
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
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以。
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夜空高远,寒气逼人,星宿在天空中整齐排列。
明亮的大星相互辉映,微小的星星则像热水在翻滚。
人和天体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唉,这些星星本是何事?
世俗的人们强行给星星命名,一个个都立下名字。
南斗和北斗,都是家里的器具。
天上难道真有这些吗?不就是自说自话吗?
仔细观察会知道什么呢,远远的想象偶尔会有点启发。
茫茫无边让人难以理解,令我长叹不已。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风格洒脱自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
《夜行观星》创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探讨。这首诗作在一个清冷的夜晚,苏轼仰望星空,感受到世俗对星星的命名与自己对宇宙的思索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对生命和存在的感慨。
《夜行观星》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夜空星辰的描绘,引发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以“天高夜气严”设定了一个冷峻的背景,突显了夜的寂静和广阔。接着,通过对大星与小星的描写,苏轼展现了星空的浩瀚与多样,尤其是“小星闹若沸”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星星的活泼与生动。
在进一步的思考中,诗人提出了对“世俗强指摘”的质疑,批判了人们对星星强行命名的行为,反映了他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反思。“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一句,不仅展现了星辰的亲切感,也暗示了人与宇宙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诗人通过“茫茫不可晓”总结了对宇宙的无奈和对自身渺小的叹息,表现了他在面对浩瀚星空时的孤独与感慨。
整首诗充满了对宇宙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示了苏轼深邃的哲学思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星空的描绘,揭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世俗命名行为的质疑,展现出一种对存在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南箕与北斗”分别代表什么?
A. 重要的地理位置
B. 重要的星座
C. 重要的历史事件
D. 重要的文学作品
诗中“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星星的安静
B. 星空的活跃
C. 星星的孤独
D. 星星的沉重
“世俗强指摘”反映了什么样的态度?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命名的反感
C. 对人类的自信
D. 对生命的赞美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夜晚的描写,但苏轼的《夜行观星》更侧重于对宇宙和存在的思考,而李白与杜甫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