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31:50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处士王复,家于钱塘,为人多技能而医尤精,期于活人而已,不志于利。筑室候潮门外,治园圃,作亭榭,以与贤士大夫游,惟恐不及,然终无所求。
人徒知其接花艺果之勤,而不知其所种者德也,乃以名其亭,而作诗以遗之。
小圃傍城郭,闭门芝香。名随市人隐,德与佳木长。
元化善养性,仓公多禁方。所活不可数,相逢旋相忘。
但喜宾客来,置酒花满堂。我欲东南去,再观双桧苍。
山茶想出屋,湖橘应过墙。木老德亦熟,吾言岂荒唐。
王复是一位住在钱塘的隐士,他技艺多样,尤其擅长医术,只求救人,毫无利欲。为了与贤士大夫游玩,他在潮门外建了一座房子,精心治理园圃,修建亭榭,惟恐自己不够出色,但他从不追求名利。
人们只知道他勤于栽培花草果树,却不知他所种的是“德”这颗种子,因此以此命名他的亭子,并作诗赠予。
他的园圃靠近城墙,闭门散发着芝香。名声隐匿于市井之间,而他的德行与美树长存。
他所培养的性情善良,像仓公那样克己奉公。王复所救活的人数不胜数,彼此相逢后便会迅速忘却。
他只喜欢宾客来访,摆酒花满堂。我想向东南去,再去看看那两棵苍翠的桧树。
山茶似乎要从屋外开放,湖边的橘子想必也要过墙生长。树木老了,德行也成熟,我的言语难道荒唐吗?
《种德亭》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王复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品德和精神追求的高度重视。王复不仅是一位精湛的医者,更是一个深具道德情操的人,他不为名利所动,甘于清贫,潜心修德,这种人生态度与追求在苏轼的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诗中的“德”字常常与“木”相联系,象征着生命的生长和道德的滋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诗的最后一节更是表达了苏轼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即使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心态的精神面貌。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修养与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王复的职业是什么?
A. 医生
B. 农夫
C. 官员
D. 商人
诗中提到的“德”是指什么?
A. 财富
B. 品德
C. 权力
D. 学问
诗中提到的“仓公”主要是指什么?
A. 一个历史人物
B. 一个道德典范
C. 一位诗人
D. 一位画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