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点绛唇(次张伯修韵)》

时间: 2025-05-10 13:11:49

诗句

花事无多,笙歌绾取东风住。

玉彝雕俎,楼外更筹屡。

醉唤骊驹,催上天梯去。

君知否。

半边铜虎。

邓艾经行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3:11:49

原文展示:

点绛唇(次张伯修韵) 洪咨夔 〔宋代〕

花事无多,笙歌绾取东风住。玉彝雕俎,楼外更筹屡。醉唤骊驹,催上天梯去。君知否。半边铜虎。邓艾经行路。

白话文翻译:

花事已不多,笙歌留住东风。玉制的酒器和精美的食器,楼外更筹频频。醉中呼唤骊驹,催促着登上天梯。你知道吗?半边的铜虎,邓艾曾经行经的路。

注释:

  • 花事无多:指春花凋零,花期将尽。
  • 笙歌绾取东风住:笙歌留住春风,意指音乐留住春天的气息。
  • 玉彝雕俎:玉制的酒器和精美的食器,形容宴会的奢华。
  • 更筹屡:更筹,古代夜间计时的工具,此处指夜深。
  • 骊驹:黑色的骏马,此处指良马。
  • 天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或阶梯。
  • 半边铜虎:指铜制的虎符,古代兵符的一种,此处可能指军事路径。
  • 邓艾经行路: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此处指邓艾曾经行军的路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尤以诗见长。此诗可能是洪咨夔在宴会中即兴所作,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诗中通过对春光、宴乐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邓艾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光易逝为背景,通过对宴乐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花事无多”一句,即是对春光将逝的感慨,而“笙歌绾取东风住”则试图以音乐留住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后文通过对宴会奢华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邓艾的提及,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事无多”:开篇即点明春光将逝,花期不多,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笙歌绾取东风住”:以笙歌留住春风,试图以音乐留住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玉彝雕俎”:形容宴会的奢华,玉制的酒器和精美的食器,展现了宴会的高雅。
  • “楼外更筹屡”:夜深人静,更筹频频,暗示时间的流逝。
  • “醉唤骊驹”:醉中呼唤良马,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催上天梯去”:催促着登上天梯,比喻追求更高的境界。
  • “君知否”:诗人向读者发问,引出下文的历史典故。
  • “半边铜虎”:指铜制的虎符,古代兵符的一种,此处可能指军事路径。
  • “邓艾经行路”:提及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邓艾,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笙歌绾取东风住”中,“绾取”比喻留住,形象生动。
  • 拟人:“笙歌绾取东风住”中,笙歌被赋予了留住春风的能力,拟人化手法。
  • 对仗:“玉彝雕俎”中,“玉彝”与“雕俎”形成对仗,工整美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宴乐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邓艾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花事:春花的凋零,象征时光的流逝。
  • 笙歌:音乐,象征美好时光。
  • 东风: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玉彝雕俎:宴会的奢华,象征高雅的生活。
  • 更筹:夜间的计时工具,象征时间的流逝。
  • 骊驹:良马,象征追求更高的境界。
  • 天梯:高耸入云的山路或阶梯,象征追求更高的境界。
  • 半边铜虎:铜制的虎符,象征军事路径。
  • 邓艾经行路:历史人物邓艾,象征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笙歌绾取东风住”中的“绾取”是什么意思? A. 留住 B. 抛弃 C. 赠送
  2. “玉彝雕俎”形容的是什么? A. 宴会的简朴 B. 宴会的奢华 C. 宴会的普通
  3. “半边铜虎”可能指的是什么? A. 军事路径 B. 文化路径 C. 商业路径
  4.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邓艾是哪个时期的名将? A. 汉代 B. 三国时期 C. 唐代

答案:1. A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历史的思考。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光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点绛唇》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但洪咨夔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
  • 洪咨夔的《点绛唇》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春光的描写,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作家。
  • 《洪咨夔诗集》:收录了洪咨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通处灵犀一点真 鹧鸪天 鹧鸪天 三五女伴 鹧鸪天 初秋即景 鹧鸪天 鹧鸪天 寄千帆嘉州,时闻拟买舟东下 鹧鸪天·月琯循环届仲冬 鹧鸪天 赋谢王君巨川招饮 鹧鸪天 梦忆 鹧鸪天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细入毫芒 包含绢的词语有哪些 下水船 包含鹍的词语有哪些 走之旁的字 收辑 岩室 诏檄 草字头的字 三推六问 枯花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不足为道 包含咒的词语有哪些 亮敞 鼎字旁的字 捐躯赴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