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8:18
再和并答杨次公 其二
作者: 苏轼 〔宋代〕
毗卢海上妙高峰,
二老遥知说此翁。
聊复舣舟寻紫翠,
不妨持节散陈红。
高怀却有云门兴,
好句真传雪窦风。
唱我三人无谱曲,
冯夷亦合舞幽宫。
在毗卢海的美丽高峰上,
二位老者远远地知道在谈论我这个人。
我暂时停船寻访那紫色的翠绿山水,
不妨持节散发着红色的陈情。
我的高尚情怀却有云门的兴致,
那些优美的诗句真正传承了雪窦的风采。
我三人合唱无谱的曲子,
冯夷也同样能在幽深的宫殿中起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曲都极具影响力,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情操和对艺术的追求。与友人杨次公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高远的志趣与对生活的热爱。他以毗卢海的高峰开篇,展现出自然的美丽和雄伟,隐喻着人的追求和理想。同时,诗中提到的“二老”,不仅是对老子和庄子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智慧的向往。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尽管身处逆境,但仍能找到心灵的寄托。
在“高怀却有云门兴”的句子中,苏轼将自身的高尚情怀与云门寺的高雅气质相联系,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而“唱我三人无谱曲”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意指即使没有固定的曲谱,仍然可以通过即兴的艺术表达来与友人共享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在表现友情与自然的同时,也呈现了苏轼的艺术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历史文化的深厚背景,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艺术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情操的坚定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毗卢海”指的是哪种山?
诗中提到的“云门”代表了什么?
苏轼在诗中表现了对哪种情感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