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时间: 2025-05-09 09:52:24

诗句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52:24

原文展示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作者:苏轼 〔宋代〕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白话文翻译

东海像一条碧绿色的环带,西北方向的莱山在云层中隐现。
云光和天色交融,直达三山的回望。
我行走在冬季的中旬,薄雪覆盖,尘埃渐渐消散。
黄昏时分,风中的絮状物静止,半夜时分,扶桑花盛开。
太华山的巅峰参差不齐,时隐时现于云涛之间。
安期生与羡门子,乘龙而去的踪迹在哪里呢?
茂陵的秋风中,客人劝我举杯畅饮。
帝乡的归期不可预测,楚地的风光何时能回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莱州:今山东莱州,古代地名。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常与日出有关。
  • 安期与羡门:安期生与羡门子,都是古代道家人物,寓意追求长生不老。
  • 茂陵:指汉武帝的陵墓,常被用作隐喻。

典故解析:

  • 安期生羡门子:二人是道教文化中的人物,象征追求仙境和长生的梦想。
  • 帝乡:指的是理想中的归宿或故乡,常带有浓厚的思乡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冬季,雪后初晴之时。诗人通过描写雪后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雪后的莱州景色,透过清澈的天空和皑皑的白雪,展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首句“东海如碧环”以直观的描绘开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仿佛自然的美在眼前展开。接下来的描写逐渐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云光与天色的交融,喻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冬季的行走,表现出一种沉思与孤独的情绪。黄昏时分的静谧和半夜的花开,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重生。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道教人物时,表达了对长生与归属的渴望,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极简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海如碧环:描绘东海的美丽,形如碧环。
  • 西北卷登莱:写莱州的景致,生动展现山川的雄伟。
  • 云光与天色:诗人观察到云光与天色相映成趣,充满诗意。
  • 我行适冬仲:自述身处冬季,带有自我感受。
  • 薄雪收浮埃:雪后尘埃消散,暗含清新与宁静。
  • 黄昏风絮定:描写黄昏的静谧,风中的絮状物。
  • 半夜扶桑开: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重生。
  • 参差太华顶:太华山的巅峰形态,意象丰富。
  • 安期与羡门:道教人物,象征追求理想。
  • 乘龙安在哉:追问理想归宿,蕴含惆怅。
  • 茂陵秋风客:提及秋风中的客人,暗含思乡情。
  • 劝尔麾一杯:劝酒,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帝乡不可期:对理想归宿的渴望,带有无奈之情。
  • 楚些招归来:期盼归乡,深情厚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海如碧环”,生动形象。
  • 对仗:如“云光与天色”,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黄昏风絮定”,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海:象征广阔与自由。
  • 莱州:地理特征,寄托个人情感。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扶桑:生命与重生的象征。
  • 太华山: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茂陵:思乡情与历史的承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海如碧环”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2. “安期与羡门”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道教人物
    • C. 诗中的山川
    • D. 诗人的理想
  3.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名利
    • B. 自由
    • C. 归属与理想生活
    •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苏轼的《过莱州雪后望三山》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雪中怀孟武昌 寄源休 舂陵行 忝官引 闵荒诗 演兴四首。招太灵 演兴四首。闵岭中 引极三首。望仙府 引极三首。思元极 漫歌八曲。将船何处去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物开头的成语 户字头的字 内核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鬼字旁的字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不宁唯是 口字旁的字 墨汁未干 走字旁的字 绿惨红愁 包含霞的词语有哪些 食指动 包含朗的词语有哪些 畏戢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存亡续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