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之天长会宿僧院》

时间: 2025-05-21 00:20:28

诗句

萧条林下寺,客至解尘鞍。

雨过月逾白,夜深秋向寒。

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

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20:28

原文展示:

萧条林下寺,客至解尘鞍。 雨过月逾白,夜深秋向寒。 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 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林中寺庙,客人到来卸下马鞍。 雨后月亮更加洁白,夜深秋意渐寒。 老僧没有世俗的牵挂,喜爱客人所以逗留。 我们静静相对,松风轻拂石栏。

注释:

  • 萧条:形容景象冷落、荒凉。
  • 林下寺:指位于林中的寺庙。
  • 解尘鞍:卸下马鞍,指客人到来。
  • 逾:更加。
  • 盘桓:逗留,停留。
  • 之子:指客人。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五言诗。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天长(今安徽天长)时,宿于当地僧院,感受自然与宁静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一个夜晚,宿于林中寺庙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林中寺庙的夜晚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首句“萧条林下寺”即定下了全诗的基调,荒凉而宁静。雨后的月光更加洁白,夜深秋意渐寒,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静谧感。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最后两句“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更是将这种宁静与超脱推向了高潮,松风轻拂石栏,与客人静静相对,形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萧条林下寺”描绘了寺庙的荒凉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客至解尘鞍”表达了客人的到来,以及卸下马鞍的动作,暗示了旅途的疲惫和对宁静的渴望。
  • “雨过月逾白”描绘了雨后的月光更加洁白,增强了夜晚的宁静感。
  • “夜深秋向寒”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寒冷和宁静。
  • “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表达了老僧的超脱和对客人的喜爱,增强了诗中的宁静氛围。
  • “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最后两句将宁静与超脱推向了高潮,形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雨过月逾白”中的“逾白”比喻月光更加洁白。
  • 拟人:“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中的“爱客”赋予老僧以人的情感。
  • 对仗:“萧条林下寺,客至解尘鞍”中的“萧条”与“客至”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林中寺庙的宁静夜晚,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萧条、林下寺、雨过月逾白、夜深秋向寒、老僧、松风、清石栏。
  • 解释: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荒凉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过月逾白”中的“逾”是什么意思? A. 超过 B. 更加 C. 逐渐
  2. 诗中“老僧无俗累”表达了什么? A. 老僧很累 B. 老僧没有世俗的牵挂 C. 老僧很忙
  3. 诗中“之子静相对”中的“之子”指的是什么? A. 老僧 B. 客人 C. 松树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宁静夜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之天长会宿僧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宁静夜晚,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感受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可以与张耒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剔银灯 送春 剔银灯·校书 剔银灯·闻雁 剔银灯 咏灯 剔银灯 独处无聊,日以清真集自遣。偶述此词,用东堂韵 剔银灯 剔银灯 剔银灯(同公素赋,侑歌者以七急拍七拜劝酒) 剔银灯 萤火 剔银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寒室 木字加见字念什么_木字加笔画汉字读音详解 人造卫星 臼字旁的字 劳筋苦骨 得人死力 三尺童子 饰厉 青泥岭 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_他乡故知诗句解析与用法详解 挨三顶五 田字旁的字 系绊 反文旁的字 三点水一个心汉字解析_三点水偏旁汉字详解 包含浓的成语 梓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梓的读音与书写详解 鬥字旁的字 知其一,不知其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