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5:30
剔银灯 咏灯
作者: 李佩金 〔清代〕
可奈黄昏时候。袅袅香萦金兽。
翠帐侵寒,云屏摇影,一点疏花欲溜。
含嗔轻叩。问小婢风帘下否。
独背银釭枕手。只解照人僝僽。
卸髻将眠,拈毫又起,长夜拨残红豆。
为谁孤瘦。听滴尽更更玉漏。
在黄昏时分,真令人惆怅。香气缭绕着金狮子。
翠色的帐子侵袭着寒意,云层的屏风摇动着影子,
一朵稀疏的花似乎要凋落。
轻轻带着些许不满敲门,问小婢在风帘下是否安好。
我独自一人,手枕着银色的灯,只能照亮自己,
卸下发髻准备入睡,却又拿起笔来,长夜拨弄着剩余的红豆。
我这一番孤独又瘦弱,究竟是为了谁?听着滴水声,
时光在更替中缓缓流逝。
作者介绍: 李佩金,清代诗人,擅长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与士女之情。其诗词常以细腻、婉约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佩金的某个黄昏时分,表达了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表现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孤独与渴望。
《剔银灯》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黄昏时分的氛围。开头的“可奈黄昏时候”便引入了一个惆怅的情境,让人感受到黄昏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描绘了香气缭绕的场景,金兽的出现则增添了一种奢华感,但在美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内心的寂寞。
“独背银釭枕手”一句,将诗人的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银灯的光芒只能照亮自己,似乎在暗示诗人对外界的隔绝与内心的孤独。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卸下发髻,准备入眠,却又拿起笔,长夜中拨弄着红豆,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与对情感的思考。
最后,诗人的“为谁孤瘦”更是将整个情感推向高潮,质疑着自己的孤独与瘦弱究竟是为了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际关系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呈现出一种细腻而又无奈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剔银灯》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银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孤独
C. 爱情
D. 友谊
诗歌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孤独与思考
D. 事业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