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7:45
原文展示:
苦寒二首 张耒 〔宋代〕
山城新炭贱于土,老翁守垆朝复暮。 时倾墙下一杯酒,不怕檐前三尺雨。 共言麦好岁当熟,里巷往来闻好语。 老大汤饼百不忧,折脚铛中足烹煮。
白话文翻译:
在山城,新炭的价格比土还便宜,一位老翁整日守着炉子。 他时不时地在墙下喝一杯酒,即使屋檐下有厚厚的雨帘也不怕。 大家都说麦子长得好,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巷子里传来人们愉快的交谈声。 老翁年岁已高,但吃着热腾腾的汤饼,什么都不担心,他的破锅也能煮出足够的食物。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描绘了一个简单而满足的农村老翁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或居住在山区时所作,通过对一个老翁的生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简朴和人们的满足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山城老翁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简朴和人们的满足感。诗中,“山城新炭贱于土”一句,既反映了山区物资的丰富,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老翁“守垆朝复暮”,整日守着炉子,生活简单而重复,但他“时倾墙下一杯酒”,在简单的快乐中找到了满足。诗的最后两句“老大汤饼百不忧,折脚铛中足烹煮”,更是以老翁的满足和无忧无虑,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人们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一个普通老翁的描写,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山城老翁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简朴和人们的满足感,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新炭贱于土”反映了什么? A. 物资的丰富 B. 生活的艰辛 C. 山城的繁荣 D. 老翁的贫穷
老翁“守垆朝复暮”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A. 他的勤劳 B. 他的孤独 C. 他的满足 D. 他的无聊
诗中的“老大汤饼百不忧”表达了什么? A. 老翁的忧虑 B. 老翁的满足 C. 老翁的贫穷 D. 老翁的孤独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