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38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衣。
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和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头忽作异方声,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在六州的胡人说着胡语,十岁的小孩骑着羊捕捉沙鼠。
在沙洲上,孤雁飞翔,汉军的骑兵身着貂皮锦衣。
云中戍守的士兵相隔三千里,今天出征,何时才能归来呢?
在无定河边,几株柳树,和你一起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开始唱起胡歌,齐声唱到尽兴,手垂下去。
我心里知道,故乡在西州,望着西方的胡天,思念已久。
回头时,忽然听到异方的声音,一声回响,征人低下了头。
胡人的歌声与虏曲难以分开,似乎诉说着边疆的情怀,向着塞外的云朵。
故国的关山路途无尽,风沙满眼,令人心碎。
看不见天边青色的坟冢,自古以来就让汉朝的昭君愁苦不已。
李益是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以边塞题材为主,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故乡的思念。
此诗创作于边塞,表现了征人离家出征的情感,以及胡人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唐代的民族关系和边疆生活的复杂性。
李益的《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边塞诗,通过描绘胡人的生活与汉人的征行,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感慨。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细腻观察。
在开头部分,诗人通过描写六州胡儿的生活,展现了边疆人民的生动场景,体现了他们的质朴与乐观。接着,诗人转向汉军的征行,表达出对远征士兵的关心与忧虑,诗中“今日征行何岁归”一句,更是直击人心,抒发了对征人命运的关切。
在送别的场景中,酒与歌声成为了相聚与离别的象征,胡儿的歌声不仅是对远行者的祝福,也暗示了文化的交融。诗的末尾,诗人以“故国关山无限路”收尾,展现了对于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对战争的无奈。
李益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时代的厚重感,给人以深思。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带来的离别感,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和平的渴望。
“六州胡儿六蕃语”中“六州”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什么?
“无定河边数株柳”中的柳树象征什么?
李益的诗与高适的《别董大》都表现了对远行者的关怀与思念,但李益更侧重于边疆文化的交融,高适则更加突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