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37:08
送辽阳使还军
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
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
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
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
征战的人唱着歌走向北方,前往辽阳城。
二月的戎马已经停息,边疆的草木慢慢长起来。
青山在边塞的尽头,广阔的土地延伸到云霄。
昔日匈奴与汉朝交战,听闻很多汉兵被杀。
我一生的报国之愤,日夜都在拉响角弓。
希望你在万里之外的征途上,别让敌人受到惊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擅长边塞诗,作品多表现战争、边塞生活及士人情怀。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描绘了许多壮丽的边疆风光。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朝盛世,正值国家强盛,边疆却依然需要防备北方的匈奴。诗人通过描绘士兵的征途,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边疆安宁的渴望。
《送辽阳使还军》是一首充满豪情和忧国情怀的边塞诗,展现了李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全诗以“征人歌且行”开头,既描绘了士兵出征的情景,也暗含了对战争生活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二月时节,草木生长,暗示着战事的暂时平息,但诗中青山出塞、代地入云的描绘,伴随着历史的回顾,令人感受到边疆的辽阔与不安。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一句,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士人的愤懑。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是在呼唤士人们的责任与使命感。最后一句“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则寄托了对友人的嘱托,也表明了作者内心的忧虑与期盼,既希望士兵能为国出征,又希望他们的征途能平安无事。
总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士兵的鼓励,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壮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匈奴”是指哪一民族?
A. 汉族
B. 北方游牧民族
C. 满族
诗中“二月戎马息”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战争结束
B. 春天的来临
C. 草木生长
“勿使虏尘惊”中的“虏”指的是?
A. 汉兵
B. 匈奴
C. 士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益的《送辽阳使还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壮丽的边疆景象,但李益更加侧重于士兵的情感与历史的回顾,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相辅相成,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