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竹溪》

时间: 2025-07-28 14:48:44

诗句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48:44

原文展示:

竹溪
李益 〔唐代〕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竹林,越过云雾缭绕的山崖,才发现这里的溪水是如此绝妙。
谁能想到在这修长的竹干下面,竟然有一层层洁白的秋苔。
清亮的光辉洒满了山间的曲径,茂盛的色彩映衬着幽静的水面。
我心中惭愧,摘下这芬芳的竹笋,想在岁末时节献给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访:拜访,探寻。
  • 竹越:越过竹林。
  • 云崖:云雾缭绕的悬崖。
  • 溪绝:溪水流淌至此处,绝佳的景致。
  • 修干:修长的竹干。
  • 漠漠:形容空旷、清幽。
  • 秋苔:秋天的苔藓,干净清新。
  • 清光:清澈的光辉。
  • 茂色:茂盛的色彩。
  • 幽澈:幽静而清澈。
  • 采摘:采集,摘取。
  • :惭愧,感到不配。
  • 芳鲜:芬芳的竹笋。
  • 岁暮节:年末的节日。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岁暮节”可视为对传统节日的呼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体现了送礼的文化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751年-约818年),字贞白,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曾任职于朝廷。李益以其清新脱俗、自然流畅的风格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竹溪》作于李益的游历过程中,他在竹林溪水边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岁末之际送礼的情感。


诗歌鉴赏:

《竹溪》是一首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寄托情感的诗歌。诗中,李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和溪水的绝美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优雅。开篇“访竹越云崖”,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探索美景时的愉悦与轻松,接着“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则通过对竹干下苔藓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幽静之美。

在意象的运用上,李益善于将光与色结合,诗中“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展现了光影交错之美,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最后的“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结合,通过送礼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祝福,既有情感的深厚,又有礼节的恰当,流露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李益的诗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访竹越云崖:诗人通过“访”字,表达了对竹林的向往,越过“云崖”暗示了对美好景色的追寻。
  2. 即林若溪绝:此句表明溪水在竹林中流淌,形容溪水的绝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3. 宁知修干下:表达诗人对竹干下的细致观察,暗示了对自然细节的关注。
  4. 漠漠秋苔洁:通过“漠漠”形容秋天的苔藓,清新而洁白,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5. 清光溢空曲:光辉洒满曲折的小路,构建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
  6. 茂色临幽澈:色彩的茂盛映衬在清澈的水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丰富。
  7. 采摘愧芳鲜:诗人因采摘鲜美的竹笋而感到愧疚,显示出对友人的敬意。
  8. 奉君岁暮节:将竹笋作为礼物在岁末时节献给朋友,体现了人际交往的温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林与溪水的美景作为诗人情感的寄托,隐喻友谊的珍贵。
  • 对仗:如“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竹笋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岁暮节象征着传统与祝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高洁与坚韧,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 溪水:象征灵动与清新,表达生命的活力。
  3. 秋苔:象征宁静与纯洁,表现自然的静谧之美。
  4. :象征希望与温暖,透射出友谊的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访竹越云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竹林的向往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恐惧
  2. “漠漠秋苔洁”中的“秋苔”指的是什么?

    • A. 夏天的草
    • B. 秋天的苔藓
    • C. 冬天的雪
  3. 诗中采摘竹笋的原因是什么?

    • A. 表达对自然的崇敬
    • B. 送给朋友的礼物
    • C. 自己吃的需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益的《竹溪》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描绘了竹林的美景,但李益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更为内向,注重个人情感的沉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经苏秦墓 哭张籍 送敡法师 戏赠友人 送人南归 暮过山村 夜集姚合宅期可公不至 寄武功姚主簿 荅王建 送徐员外赴河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字旁的字 荒废 戴维营 儿字旁的字 杒剥 耳闻眼睹 丿字旁的字 迁就 死要面子 擿伏发隐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包含隳的词语有哪些 乜斜缠帐 魁解 提土旁的字 包含拖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界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