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天坛夜见海》

时间: 2025-07-27 23:21:34

诗句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

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

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

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1:34

原文展示

登天坛夜见海
作者: 李益 〔唐代〕

朝游碧峰三十六,
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
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
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
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
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
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
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
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
去逐瀛洲羡门子。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早上游览碧峰三十六,晚上在天坛月下住宿。仙人带我采摘玉英,半夜在坛上东边明亮。仙钟声声响起,仿佛靠近海的日头,海中朦胧现出三座山。霞光中的红城遥遥可见,霓裳的旗帜倚在红云之上。八只鸾鸟和五只凤凰在空中飞舞,王母想要去朝见元君。众仙告诉我这里,几次见到尘世飞逝如沧海枯竭。竦起身体离开我期待的丹宫,空山处处留下清风。俯视九州,晨光未现,一半浮生皆在梦中。才明白武皇追求长生不死,去追逐瀛洲羡慕门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峰:指青色的山峰。
  • 天坛:古代祭天的场所。
  • 玉英:珍贵的花草。
  • 仙钟:仙界的钟声。
  • 离离:形容朦胧的样子。
  • 霞梯:云彩的阶梯。
  • 霓旌:彩带的旗帜。
  • 王母:指王母娘娘,掌管长生不老的女神。
  • 沧海:大海,象征广阔和无尽。
  • 丹宫:指仙人的居所。

典故解析

  • 武皇:指汉武帝,历史上著名的追求长生不死的帝王。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之地。
  • 羡门子:传说中追求长生的道士,代表对长生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贞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时代背景为唐朝的繁荣时期,文人雅士多有游历和追求仙道的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长生与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益的《登天坛夜见海》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富有诗意的夜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碧峰”“天坛”“仙钟”等,构成了一幅梦幻般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与明亮,将天坛与海洋的景象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朝游碧峰三十六”引入,展现出他白天的游历,而夜晚的“天坛月边宿”则点明了他对神秘世界的探索。接着,诗人以“仙人携我搴玉英”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仙境,暗喻着对美好与超脱的渴望。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两句,描绘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间仙境的交融,使人感受到一种梦幻的氛围。诗中提到的“王母欲上朝元君”,则是对神话传说的引入,寄托了诗人对长生与理想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收尾,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意识到世事如梦,浮生若梦,渴望长生的武皇最终也只能追求不可得的理想。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哲理性,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与思考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游碧峰三十六:早晨游览三十六座碧色山峰,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夜上天坛月边宿:夜晚在月光下的天坛住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仙人携我搴玉英:仙人带着我去采摘珍贵的花草,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坛上夜半东方明:夜半时东方渐渐明亮,暗示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 仙钟撞撞近海日:仙界的钟声与海上日头相呼应,渲染出神秘氛围。
  • 海中离离三山出:海面上隐约可见三座山,营造出朦胧的景象。
  • 霞梯赤城遥可分:霞光中的红城遥不可及,象征追求理想的遥远。
  • 霓旌绛节倚彤云:彩带的旗帜倚在红云之上,展现出仙境的绚丽。
  • 八鸾五凤纷在御:八只鸾鸟和五只凤凰在空中飞舞,象征仙界的繁华。
  • 王母欲上朝元君:王母欲朝见元君,暗示对长生的渴望。
  • 群仙指此为我说:众仙为我解说,增加了神秘感。
  • 几见尘飞沧海竭:几度见到尘世的飞逝与沧海的枯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竦身别我期丹宫:告别我期待的仙境,表达对理想的失落。
  • 空山处处遗清风:空山中处处留有清风,表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九州下视杳未旦:俯视九州,晨光尚未出现,暗示对未来的期盼。
  • 一半浮生皆梦中:人生的一半仿佛在梦中,表达对现实的思考。
  • 始知武皇求不死:才明白武皇追求长生的渴望,揭示人类对长生的追求。
  • 去逐瀛洲羡门子:去追逐传说中的仙境,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霞梯赤城”,将自然景观比喻为仙境,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八鸾五凤纷在御”,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仙钟撞撞”,赋予钟声以生命,渲染出神秘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仙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长生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融合了历史、神话与个人情感,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峰: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天坛:象征人间与仙界的连接。
  • 仙人: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引导者。
  • 霞梯赤城: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八鸾五凤:象征繁荣与神秘。
  • 沧海: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辽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碧峰”指的是: A. 绿色山峰
    B. 蓝色海洋
    C. 红色城池

  2. “王母欲上朝元君”中的王母是指: A. 古代的女神
    B. 传说中的皇后
    C. 文人雅士

  3. 诗人通过“九州下视杳未旦”表达了: A. 对未来的失望
    B. 对现实的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表现对自然的崇敬与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壮志。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与李益《登天坛夜见海》:二者均体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偏向个体情感的抒发,而李益则融入了更多的神话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登天坛夜见海》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意与情感。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之官离桂隐 官舍梦归南湖 窗前木芙蓉 臞庵书事四首 立春日访梅裴氏园 老笔赠铦上人二首 其二 杂兴三十九首 其十二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 其六 叔祖国学座间请观诗编因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远虑深思 包含甲的词语有哪些 挑唇料嘴 苟延残息 歺字旁的字 众寡不敌 遇事风生 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市招 相竞 通快 户字头的字 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兀字旁的字 铁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