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9:05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作者:梅尧臣
松液化茯苓,又因为琥珀。
遇物必得形,毛发曾不隔。
君子亦豹变,其文蔚可觌。
今者逢吴侯,满腹贮经籍。
喷吐五色霓,自堪垂典册。
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迹。
后世竟剪裁,破碎随刀尺。
我辈强追仿,画龙成蜥蜴。
有唐文最盛,韩伏甫与白。
甫白无不包,甄陶咸所索。
侯初守二郡,山水多助益。
升高觞嘉宾,赋笔速鹰翮。
葺书成大轴,许我观琮璧。
真物固易辨,恨无百金易。
借从怀袖归,诵玩废朝夕。
譬如游国都,惝恍失阡陌。
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帼。
岂比夸受降,甲齐熊耳积。
重见元和风,珠玉敌海舶。
自惭寒饿为,何张空避席。
松树的汁液化为茯苓,因而也像琥珀一样珍贵。
遇到事物必定能够得到形状,连毛发也没有阻隔。
君子如同豹子般转变,其文采华丽可见。
如今遇到吴侯,他满腹经书典籍。
他喷吐五色的霓光,实在可以垂范后代的典册。
诗教始于二南,皆记载着贤者圣人的踪迹。
后世竟然对其进行剪裁,破碎得随意如刀尺。
我们这一代人努力追仿,画龙却变成蜥蜴。
唐代的文学最为繁盛,韩愈与白居易二人最为出名。
这两位无所不包,甄氏与陶渊明皆有所求。
吴侯初守二郡,山水自然给予他助益。
他高举酒杯招待宾客,迅速赋诗如鹰翅翱翔。
书卷修葺成大轴,允许我欣赏那美玉。
真正的物品本来容易辨认,只恨没有百金来购买。
我只能借着回归怀袖,吟诵玩味到废弃朝夕。
就像在游玩国都,恍惚间迷失了小路。
苦吟三十年,所获得的仅是女子的名声。
岂能与夸耀受降相比,甲士齐集如熊耳积。
重见元和之风,珍珠与玉石可敌海上船舶。
自愧寒酸饥饿,何以张开空席而避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倡导诗歌的真实与情感,反对雕琢和做作。
创作背景: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创作于梅尧臣与吴长文的交往过程中,表现了他对文学的思考和对后人的期望。这首诗展示了他对古典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梅尧臣的《还吴长文舍人诗卷》是一首充满了对古文与诗词的思考之作,诗中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开篇用松液和茯苓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文学作品的珍贵与凝练,接着通过君子豹变,展示了文人应有的变化与成长。诗中提到的吴侯则象征着一种文化积累与传承,满腹经书典籍的形象让人感受到知识的厚重与文化的渊源。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追慕与对自己创作的自省形成鲜明对比。他提到“我辈强追仿,画龙成蜥蜴”,流露出对自身写作水平的谦逊与对前人作品的敬畏。尤其是对唐代文人的赞美,突出了他对古诗词艺术的追求与对当代文化的担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责任感。
全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也有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文人的追求与困惑,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古代文学的尊重与对当代文人的自省,表达了梅尧臣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以及对自身文学成就的不满与反思,展现了文人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君子亦豹变”指的是什么?
A. 君子应有迅速的变化能力
B. 君子应保持不变
C. 君子与动物无关
诗中提到的“吴侯”象征着什么?
A. 文化的传承
B. 战争的胜利
C. 经济的繁荣
诗人对唐代文学的态度是?
A. 赞美与向往
B. 反对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