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30
秦既并诸侯,斯乃一度量。
铸宝以永传,万世俾勿丧。
精铜不生花,小篆著丞相。
一没咸阳宫,千秋事更王。
陆君居洛城,客有来渭上。
曰因农人耕,发壤破石藏。
遂获此物还,文完字何壮。
始号为皇帝,立语已超旷。
意将愚黔首,衅起危博浪。
其後同玉玺,不随骊山葬。
今蓄於君家,徒尔资奇尚。
物以用为珍,异时皆似妄。
秦国统一了诸侯,这才有了一种新的度量体系。
铸造的宝物可以长久流传,万世之中让它不被遗失。
精铜不会生锈,小篆字刻在丞相的身上。
一旦咸阳宫失去光辉,千秋大业又会更迭。
陆君居住在洛城,有客人来访渭水之上。
他说是因为农人耕作,挖土时发现了石藏。
于是把这个物件带回,字迹完好而且何其壮观。
最初称帝,所说的话已经超越了古老的界限。
意欲愚弄百姓,引发危机和动乱。
其后与玉玺相同,不随骊山而埋葬。
如今保存在你家,徒然增添奇异的珍藏。
物品的珍贵是因其用途,异时则皆是虚妄。
梅尧臣,字德裕,号耕烟,晚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002年,卒于1060年。梅尧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尤其在五言绝句方面造诣颇深。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陆子履示秦篆宝》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统一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秦代金属铸造和小篆的描写,反映了对历史与权力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陆子履与秦篆宝的故事,揭示了历史遗物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秦朝的铸造和权力象征的描绘,传达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秦既并诸侯,斯乃一度量”,直接引入了历史的统一与标准化,这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建立。紧接着,通过“铸宝以永传,万世俾勿丧”描绘出铸造宝物的目的——传承与流传,强调了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诗中“精铜不生花,小篆著丞相”,展现了古代铸造技艺的精湛和小篆的权威,暗示着制度的稳定与政府的威严。同时,提到“咸阳宫”与“千秋事更王”,让人感受到历史长河的变迁与权力的易位,表现出对历史轮回的深刻理解。
陆君与农人之间的故事,则表现了历史与民生的紧密联系,揭示了普通人如何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诗的最后几句,强调物品的价值在于其用途,而不是单纯的珍藏,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陆子履示秦篆宝》是哪位诗人所作?
A. 杜甫
B. 李白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小篆”是什么的象征?
A. 文化的传承
B. 权力的象征
C. 诗人的身份
D. 农人的生活
诗中“物以用为珍”的意思是什么?
A. 物品的珍贵在于其外观
B. 物品的珍贵在于其用途
C. 物品的珍贵在于其历史
D. 物品的珍贵在于其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