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29
在昔有言无不雠,故於嘉咏岂宜休。
出奇吴国将能战,探隐汉宫人戏阄。
吹笛梦来犹记曲,爱歌老去未忘讴。
车中变服为秦客,头上南冠学楚囚。
日永欢呼遗博齿,夜深谈论废更筹。
海陵已有从游约,今欲西归且榜舟。
往昔有言,若无恩怨就没有诗歌的激发,因此在这样的美好歌吟中怎能停歇呢?
吴国的奇才真能出战,汉宫的女子也在暗中嬉戏。
梦中吹笛仍记得那曲子,年老后仍爱歌唱未曾忘怀。
车中换上秦人的衣服,头戴南方的冠冕模仿楚国的囚徒。
白天欢呼声响,笑声中露出缺牙的老者,夜深时我们讨论着放弃的计划。
海陵已经有了游玩的约定,今天想要西归,便先准备好船只。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少华,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而著称。梅尧臣在政治上较为低调,更多地专注于个人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依韵和偶书相留》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相聚时,诗中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与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诗中提到的吴国与汉宫等历史背景,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与思考。
整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表达了梅尧臣对古代诗歌传统的尊重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诗中多次提及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如“出奇吴国将能战”,展现了古代英雄的气概,同时又不乏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梅尧臣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老年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憧憬。特别是“车中变服为秦客,头上南冠学楚囚”的描绘,突出表现了个人身份的复杂性和历史的交融。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梅尧臣通过对古代与现实的交织,展示了人生的丰富与复杂,表达了对友人和过往岁月的眷恋。
诗中提到的“吴国”主要象征什么?
“日永欢呼遗博齿”这句中“博齿”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南冠”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