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22
三闾庙
作者:汪遵 〔唐代〕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和官场的厌倦,感慨自己在高官的位置上也难免受到怨怼。诗人感到憔悴,却无法得到渔父的安慰,最终只能在千年之后的波涛中吟唱《离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他的诗风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用典故,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对官场的失望与反思,诗中通过个人的感受,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官场的普遍看法,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三闾庙》以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诗人在高官之位上面临的孤独与无奈。首句“为嫌朝野尽陶陶”直指当时朝廷的繁华与官场的浮华,诗人对此却产生了厌倦之感,仿佛对这种表面繁荣的虚假感到心寒。接着,“不觉官高怨亦高”表达了诗人在权位上所承受的压力与责难,令人深感其身处高位的无奈与孤独。后两句转向个人情感,“憔悴莫酬渔父笑”,诗人即使内心憔悴,也无法得到渔父那样的简单快乐的安慰,暗示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浪交千载咏离骚”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表明其对屈原的共鸣,体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也使得全诗富有历史的厚重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表达了对权力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对繁华背后孤独与无奈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朝野尽陶陶”是指什么?
“憔悴莫酬渔父笑”中“渔父”象征什么?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较,汪遵在《三闾庙》中采用了更多的个人情感,表现出对官场的抨击,而杜甫则是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