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17: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17:18:20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白帝山的钟声已停止,阳台上开始透出晨曦。
高峰上寒冷的阳光洒下,重重叠叠的山岭中仍留有霾云。
大地裂开处江帆隐没,天空清朗中能听到树叶的声音。
荆门的门前对着麋鹿,想必你我应该一起成为一群。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晓望》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人民遭殃。他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渴望平静的心情,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晓望》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晨曦初现的美丽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开篇“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以白帝山的钟声停止为引,象征着夜晚的结束,晨光的到来,展现出一种希望与新生。接下来的“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则通过高峰的寒冷和云雾的叠加,表现出一种清冷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早晨的清新与宁静。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诗人通过对江面与天空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江帆的隐没和树叶的声音,带来了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感受。而最后一句“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则以荆门的宁静和麋鹿的出现,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暗含着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清晨的景象,诗人展现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希望与安宁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白帝”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重庆
c) 杭州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c) 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阳台曙色分”中的“曙色”意指什么?
a) 夜晚的结束
b) 日出的光芒
c) 夕阳的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