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7:41
水调歌头(建康留守陈尚书韦华生日)
作者:魏了翁 〔宋代〕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
人才谁是,不肯随俗强追陪。
与我言兮我愿。
莫我知兮谁怨。
全仗帝为媒。
此意久寥阔,今见者留台。
笏围腰,书创屋,骑笼街。
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
更取堂名淇绿。
要把北山万竹。
一日倚云栽。
自处只如此,将相任时来。
这首词描绘了天地间的巨大物质,强调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到底人才是谁呢?他们不愿意随波逐流,追求世俗的名利。与我交谈,我愿意倾诉;若无人理解,又能怨谁呢?全靠皇帝做媒,长久以来的理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如今看到他们留在这里,手握官笏,书写文章,骑马游街。曾经的贤士已白发苍苍,老夫我也隐居于名为“斋”的地方。更要取用“淇绿”作为堂名,准备在北山种上万竹。希望有一天,能在云端栽种,安然自处,等待时机来临。
魏了翁(约1230-1290),字君贞,号听雨,南宋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
诗作创作于韦华的生日,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描绘,深刻展现了魏了翁对社会的思考。诗中对“人才”的探讨不仅是对个体能力的呼唤,更是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期待。整首词以“天地一大物”开头,仿佛将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对比,突显人才的重要性。诗人通过问句“人才谁是”,传达出对人才认知的困惑,同时也暗示出社会对人才的渴求。
在描写个人境况时,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尤其是“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名利的淡然。最后,诗人以“将相任时来”作结,表达了对未来机遇的期待,包含了对人生的哲思与对理想的坚持。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面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沉思,传达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人才”主要指什么?
A. 普通人
B. 有智慧和能力的人
C. 诗人自己
D. 学者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笏”是古代官员手持的____。
判断题:诗人对名利持积极态度。 (对/错)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关注时间与理想的关系,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