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李彭州南亭》

时间: 2025-07-27 22:47:34

诗句

花木精神面面全,谁将好景作南园。

栗留枝上春风思,鶗鴃声中晓屐痕。

檐外梅礬兄及弟,槛前竹鹤子生孙。

我今犹是数旬客,遇意忺时即打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7:34

题李彭州南亭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原文展示:

花木精神面面全,
谁将好景作南园。
栗留枝上春风思,
鶗鴃声中晓屐痕。
檐外梅礬兄及弟,
槛前竹鹤子生孙。
我今犹是数旬客,
遇意忺时即打门。


白话文翻译:

花草树木在春天中显得生机勃勃,
谁把这美好的景色当作南方的园子呢?
栗树上还留着春天的思绪,
晨晓时分,听到鶗鴃的叫声,留下了鞋子的痕迹。
檐外的梅花是兄弟,
槛前的竹子像鹤子那样生生不息。
我如今仍然是短暂的客人,
遇到心中所愿的时刻就敲门而入。


注释:

  • 面面全: 指花木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
  • 南园: 指南方的园子,暗指美好的景色。
  • 栗留: 栗树上留存的春天的情思。
  • 鶗鴃: 一种鸟,春天常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梅礬: 梅花与矿石的结合,象征兄弟情。
  • 竹鹤: 竹子和鹤,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数旬客: 指短暂的旅客,表达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典故解析:

  • 春风思: 春天的微风给人带来思念。
  • 晓屐痕: 晨曦中的鞋印,象征着新的一天和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30-1290),字子安,号了翁,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其诗多描写自然,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亭,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的所思所感,体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头两句通过描绘花木的生机与美景,引出南园的意象,突显出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愉悦。中间的“栗留枝上春风思”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也隐喻了人们对往事的追忆。而“鶗鴃声中晓屐痕”则通过晨晓的鸟鸣与鞋印,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传递出一种亲切感与生活的美好。

后半部分的“檐外梅礬兄及弟,槛前竹鹤子生孙”则通过梅花和竹子,引发了诗人对生命延续的思考,表现出对家族和后代的期盼。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他作为短暂客人的心情,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在遇到美好时刻时,勇敢地走出门去迎接生活。

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象到个人情感,再到生命哲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结构,展现了魏了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描绘春天的生机,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自然声音和细节描写,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 后面部分则通过梅花和竹子的意象,表达生命的延续与对未来的希望。
    • 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的自我定位,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 “梅礬兄及弟”比喻兄弟情深。
    • 拟人: “春风思”赋予风以情感。
    • 对仗: 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生命延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花木: 象征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 春风: 代表温暖、情感与思念。
  • 鶗鴃: 象征新生与春天的到来。
  • 梅花与竹子: 象征友谊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面面全”指的是什么?

    • A. 花木精神饱满
    • B. 南园的美景
    • C. 春风的轻柔
  2. “晓屐痕”描绘了什么?

    • A. 晨曦中的鸟鸣
    • B. 生活的细节
    •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魏了翁更注重人与自然的情感互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宁静与内心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旅舍早起 东都望幸 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 癸卯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 春别 对月 曲江 有所思 水调歌头 上韵州方检详,时有节制之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非字旁的字 一向眠 天台路迷 斗柄指东 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包含踵的词语有哪些 阴沉沉 衣字旁的字 两贤相厄 刳脂剔膏 纲纪废弛 押水 不分畛域 朝欢暮乐 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