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顺阳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4:00:02

诗句

已免均房险,宽平喜博山。

园林皆掩映,风俗自安闲。

麻麦三春暮,人烟百里环。

吾行半天下,难得此江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0:02

原文展示:

已免均房险,宽平喜博山。 园林皆掩映,风俗自安闲。 麻麦三春暮,人烟百里环。 吾行半天下,难得此江关。

白话文翻译:

已经避开了均房之间的险阻,心情宽慰地欣赏着博山的景色。 园林在远处若隐若现,当地的风俗习惯显得自在悠闲。 麻麦在春末时分成熟,人烟在百里范围内环绕。 我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难得遇到这样美丽的江关。

注释:

  • 均房险:指均州和房州之间的险阻地带。
  • 博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所到之处的山名。
  • 掩映:形容景物在远处若隐若现的样子。
  • 风俗自安闲:当地的风俗习惯显得自在悠闲。
  • 麻麦三春暮:麻麦在春末时分成熟。
  • 人烟百里环:人烟在百里范围内环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游历广泛,对各地风土人情有深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舜民在游历过程中,到达某个名为博山的地方,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因而有感而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欣赏。诗中“已免均房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避开险阻的庆幸,而“宽平喜博山”则流露出对博山景色的喜爱。后两句通过对园林、风俗、麻麦、人烟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当地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免均房险”:表达了诗人对避开险阻的庆幸。
  • “宽平喜博山”:流露出对博山景色的喜爱。
  • “园林皆掩映”:形容园林在远处若隐若现的样子。
  • “风俗自安闲”:当地的风俗习惯显得自在悠闲。
  • “麻麦三春暮”:麻麦在春末时分成熟。
  • “人烟百里环”:人烟在百里范围内环绕。
  • “吾行半天下”:表达了诗人游历广泛的自豪。
  • “难得此江关”:难得遇到这样美丽的江关。

修辞手法:

  • 掩映: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园林显得生动。
  • 自安闲: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风俗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欣赏。

意象分析:

  • 博山:象征着诗人所到之处的美丽景色。
  • 园林:象征着自然美景。
  • 风俗:象征着人文风情。
  • 麻麦: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人烟:象征着人间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博山”是指什么? A. 地名 B. 山名 C. 人名 D. 植物名

  2. 诗中“风俗自安闲”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当地风俗习惯紧张 B. 当地风俗习惯自在悠闲 C. 当地风俗习惯繁忙 D. 当地风俗习惯混乱

  3. 诗中“麻麦三春暮”描述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顺阳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但张舜民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游历生活的热爱,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人之武夷二首 山行行歌十首 其五 宫人斜 重游栖霞 访梅二首 见泗州降者 游栖霞四首 其一 感兴七言三首 夜归 濑上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依然故吾 焦眉愁眼 帅长 青餈 韦字旁的字 不了了之 讥绳 漫成 愤不欲生 牛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高节迈俗 亅字旁的字 登高履危 包含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