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8: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8:25:24
题融师松斋 张舜民 〔宋代〕
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 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胶还自煎。 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鲇鱼缘。 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
全诗翻译: 我不理解子荆的流水可以当作枕头,冷笑着陶令的琴没有弦。 面对流水,耳朵何须清洗,续弦得到的胶还是自己煎制的。 无法阻止巢边的雏鸟吵闹,也不愿像竿上的鲇鱼那样攀缘。 只希望能把床移到西墙边,与师父一起尽情聆听松风入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舜民题写在融师松斋的墙壁上,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冷笑。“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胶还自煎”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脱。最后两句“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更是将诗人的隐逸情怀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与师父共听松风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拒绝,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子荆流可枕”比喻什么? A. 隐逸生活 B. 超脱世俗 C. 自然清净 D. 世俗繁华 答案:A
诗中“陶令琴无弦”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王维 答案:C
诗中“临流有耳安用洗”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亲近 B. 对世俗的冷笑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