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41
退笔成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
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
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
欲见诚悬笔谏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书法和诗歌的追求与思考。他认为,虽然退笔成山(即写作的数量很多)并不算珍贵,但只有读书万卷,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君家(指柳氏家族)自有元和(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那样的基础,不必过于依赖他人。诗人提到他所写的一纸行书和两首绝句,表明即使年纪渐长,头发已经花白,依然希望能在紧急时刻传承家族的书法和诗歌之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作品广泛影响后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书法和文学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对自身艺术追求的反思,以及对家族文化的重视。
苏轼的《柳氏二外甥求笔迹》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作,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于书法与文学的追求,既有个人的情感流露,又包含了对后世的期许。诗的开头“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强调了写作数量与真正理解之间的差距,体现了苏轼对知识与艺术的严谨态度。在面对家族请求时,他不仅仅是以书法回馈,更是传达了对文学的尊重与崇敬。整首诗语调平和,却处处透出一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从结构上看,诗句均匀,韵律和谐,展现了苏轼一贯的书法美感。尤其是“遂良须鬓已如丝”,不仅描绘了岁月的痕迹,也暗示了艺术传承的迫切和责任。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家庭文化的重视,渴望在紧急时刻能够将家族的艺术精神传承下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知识与艺术的追求,表达了对文学与书法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退笔成山”指的是:
A. 写作的数量很多
B. 书法技艺高超
C. 学识渊博
D. 年龄渐长
“君家自有元和脚”中的“元和”指的是:
A. 苏轼的同代人
B. 唐代的诗人
C. 曹操的后代
D. 幽默的代名词
诗人希望何时能传承家族的艺术?
A. 在寿宴时
B. 在紧急时刻
C. 在春季时
D. 在夏季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