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富贵祥宜侯砖砚》

时间: 2025-04-26 22:00:14

诗句

砚出江东透古芒,墨池窥牖等天苍。

从今视古人鹏异,重向西湖觅晏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14

原文展示:

砚出江东透古芒,
墨池窥牖等天苍。
从今视古人鹏异,
重向西湖觅晏方。

白话文翻译:

砚台出自江东,散发着古老的光芒;
墨池透过窗户,似乎与天色融为一体。
今后再看古人,感觉如同与鹏鸟不同;
要再去西湖,寻找晏子的踪迹。

注释:

  • :砚台,古代文人用来磨墨的工具。
  • 江东:指古代江南地区,富饶之地,出产优质砚台。
  • 透古芒:透出古老而独特的光辉。
  • 墨池:盛墨的池子,象征着书法与文化。
  • 窥牖:从窗户中窥视。
  • 天苍:指天空的颜色,形容晴朗。
  • 鹏异:古人有鹏鸟,象征伟大的志向,"异"在此指不同。
  • 重向:再一次向某地。
  • 西湖:著名的风景区,古代文人雅士常游玩之地。
  • 晏方:指晏子,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谏臣,象征智慧与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军,现代诗人,作品多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融汇古今情感,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态度的探索。其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追忆与反思中,表达了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与对当代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西湖和晏子,均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砚台和墨池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景,同时也传达了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敬仰。诗的开头,作者提到“砚出江东透古芒”,不仅描绘了砚台的来源,还暗示着文化的源远流长。紧接着的“墨池窥牖等天苍”,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文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感悟,寓意着书法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从诗的后半部分来看,“从今视古人鹏异”,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伟人志向的追慕,同时也反映出当代人与古代人的不同处境与思考。最后一句“重向西湖觅晏方”,则是对历史人物晏子的追寻,象征着对智慧、品德的向往,促使读者反思如何在当今社会中践行古人的精神。

整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礼赞,更是对当代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维与文化视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砚出江东透古芒:江东出产的砚台,散发着古老的光辉,暗示着文化的深厚。
  2. 墨池窥牖等天苍:墨池透过窗户,似乎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书法与自然的联系。
  3. 从今视古人鹏异:今后再看古代伟人,感觉到他们的志向与当代人不同,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4. 重向西湖觅晏方:再次向西湖寻访晏子的踪迹,象征对智慧与美德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墨池”比作自然的延伸,体现文化与自然的融合。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意象:通过“砚”、“墨池”、“西湖”等意象,传达出深厚的文化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传承与创新的意识,激励人们在现代生活中追求智慧与品德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文化根基,代表书法与艺术。
  • 墨池:象征创造与思想的泉源,体现文人生活。
  • 西湖:代表美的追求与人文聚集之地。
  • 鹏鸟:象征伟大的理想与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砚出江东透古芒”中的“古芒”是指什么?
    A. 古代的光辉
    B. 古代的故事
    C. 古代的诗歌
    D. 古代的山水

  2. “重向西湖觅晏方”中的“晏方”指的是?
    A. 晏子的思想
    B. 晏子的住所
    C. 晏子的品德
    D. 晏子的风景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悲凉。
  • 《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也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文化与情感的共通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选》
  • 《古代文人生活与文化》

相关查询

京口即事 寄赵灵秀 寄张直翁 寄张季思 寄远人 寄永州徐三掾曹 寄衣词 寄沈洞主 寄山友徐灵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酒旗 鬯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弓字旁的字 立节 明人不做暗事 寻幽访胜 京兆眉妩 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打当面鼓 少安无躁 齒字旁的字 事款则圆 醪醴 示字旁的字 私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