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6:00
作者: 吴金水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风送莫高秋,晴空净似洗。
游客八方来,络绎三五里。
岂独为休闲,言观壁画史。
深窟锁霞烟,飞天态旖旎。
莲花粲然开,千年尚如绮。
佛陀坐庄严,弟子敬以礼。
我非解佛人,台前亦徙倚。
更佩古人心,韧似滴石水。
凿山成蜂巢,崚嶒势未已。
佛像多凋残,古人俱往矣。
天地自悠悠,谁能识其理。
但识此山岩,原是汪洋底。
风轻轻吹过莫高窟,秋天的晴空像经过清洗一样明净。前来游览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走了三五里路。这里不仅仅是休闲的地方,更是观赏壁画和了解历史的好去处。深邃的洞窟锁住了霞光烟雾,飞天的画面曲线优美。莲花绚丽地绽放,千年之后依然如同绮丽的景象。佛陀坐姿庄严,弟子们恭敬地向他致礼。我虽不是精通佛理的人,但也在台前倚靠着。更让我佩服的是古人的心志,坚韧得像滴水穿石。山被凿成了蜂巢,崚嶒的景象依旧未变。佛像大多已经残缺,古人也已逝去。天地间悠然自得,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我知道,这片山岩,曾是汪洋大海的底部。
作者介绍: 吴金水,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文化理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作者游览莫高窟期间,受其壮丽的佛教艺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启发,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思考。
《过莫高窟》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将莫高窟的壮美与历史的厚重结合在一起。开篇以“风送莫高秋,晴空净似洗”描绘出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说明莫高窟不仅是游玩的场所,更是欣赏历史与文化的殿堂。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莲花粲然开,千年尚如绮”表现出莫高窟壁画的永恒之美,佛陀的庄严与弟子的敬礼则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崇高。诗人自谦“我非解佛人”,表明自己对佛教的理解有限,并在此基础上更显对古人心志的尊重。
结尾部分,诗人反思历史的流逝和自然的悠然,表达了对时间和存在的哲学思考,留给读者深刻的启示。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同时,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莫高窟的美丽与历史,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生命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莫高窟主要以什么著称?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飞天”是指____。
判断题: 诗人自认为是精通佛教的专家。(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吴金水的《过莫高窟》更注重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但着眼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