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藤江》

时间: 2025-07-30 12:17:51

诗句

驿使何曾寄岭梅,古藤花下小徘徊。

无名异果自成树,没字残碑半是苔。

木杪山鸡如旦昼,江心仙岛欠楼台。

滩神凭险成遗庙,笑我何因到此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17:51

原文展示:

驿使何曾寄岭梅,
古藤花下小徘徊。
无名异果自成树,
没字残碑半是苔。
木杪山鸡如旦昼,
江心仙岛欠楼台。
滩神凭险成遗庙,
笑我何因到此来。

白话文翻译:

驿站的使者何曾将岭梅寄来?我在古藤花下徘徊不前。那无名的异果竟然长成了树,碑上无字的残碑上满是苔藓。树顶上的山鸡鸣叫,宛如白昼;江心的仙岛却缺少楼台。滩神在险峻的地方建立了遗庙,笑我何必来到这里呢?

注释:

  • 驿使:指传递信息的使者。
  • 岭梅:指生长在山岭上的梅花,象征着美丽与孤芳自赏。
  • 古藤:指古老的藤蔓植物,传达出一种沧桑感。
  • 异果:指不同寻常的果实,可能象征着不寻常的事物或经历。
  • 残碑:指破损的碑石,表明历史的久远与遗忘。
  • 木杪:树的顶端或高处。
  • 滩神:指水边的神灵,可能暗示着自然的神秘力量。

典故解析:

  • 江心仙岛:可能是指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暗示着人的向往与追求。
  • 遗庙:象征着历史的遗迹,反映出人们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行,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合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歌创作可能源于诗人游历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藤江》一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刘志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开头以“驿使何曾寄岭梅”引入,发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追忆,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失落感。诗中“无名异果自成树”一语,表现出对平凡事物的珍视,暗示着即使是普通的生命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接下来的“木杪山鸡如旦昼”描绘了清晨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而“江心仙岛欠楼台”则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隐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最后几句“滩神凭险成遗庙,笑我何因到此来”则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质疑,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自嘲,增添了一丝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自我的思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与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驿使何曾寄岭梅: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表明过去那些美好的东西已不再,暗含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2. 古藤花下小徘徊:描绘了诗人徘徊在古藤花下,表现出一种无所归属的孤独感。
  3. 无名异果自成树:无名的果子也能长成大树,象征着每个平凡存在都有其价值。
  4. 没字残碑半是苔:历史的遗迹被苔藓覆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5. 木杪山鸡如旦昼:以生动的景象描绘了自然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6. 江心仙岛欠楼台:表达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但现实却无法实现。
  7. 滩神凭险成遗庙:滩神的庙宇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历史的追思。
  8. 笑我何因到此来:最后以自嘲的语气,表达对自己追求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无名异果”与“江心仙岛”将自然与理想结合,增强诗歌的意象。
  • 拟人:如“滩神凭险成遗庙”,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更加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岭梅:象征美好与孤独。
  2. 古藤:代表历史与沧桑。
  3. 异果:暗示独特与珍贵。
  4. 残碑:历史的痕迹,时间的见证。
  5. 山鸡: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6. 仙岛: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7. 滩神: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驿使”指的是: A. 邮递员
    B. 商人
    C. 旅行者
    D. 农民

  2. “无名异果自成树”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独特性
    B. 平凡的价值
    C. 生命的短暂
    D.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提到的“江心仙岛”象征着: A. 现实
    B. 理想
    C. 过去
    D. 未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以自然美为主题,但更强调山水的壮丽与个体的渺小。
  • 《鹿柴》:表现出宁静的山林意境,与《藤江》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 《登高》: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藤江》的历史思考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大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 次韵和求仁不赴照碧堂会呈无愧之作 题宗室大年画扇四首 其一 西江月·似有如无好事 感寓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赏心晤为韵 其六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赴广陵道中三首 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题其上 赠欧阳成判官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鲲 金口御言 笔底龙蛇 鹏鴳齐致 幾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包含佃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靓妆艳服 再三再四 乘虚以入 月字旁的字 盯视 又字旁的字 千古骂名 炫昼缟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