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21:22
深山苦寒弗可居,门前积雪三尺馀。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
道人冻卧山之麓,暮爇松明煮溪绿。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
征西将军持短兵,驰马夜渡黄河冰。关东诸将面欲裂,严光独钓桐江雪。
深山里寒冷得无法居住,门前积雪已超过三尺。阴暗的崖壁一夜之间石头脱落,寒流从万瓦屋顶垂下冰须。
道人在山脚下冻得卧倒,傍晚点燃松明来煮溪水里的绿菜。山阴孤舟期盼的人却不再来,梦中进入幽静的崖谷,听到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征西的将军手持短兵器,骑马夜间渡过冰封的黄河。关东的众将士面色如裂,严光却独自钓鱼于桐江的雪中。
作者介绍:李坦之,字子安,号梦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而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诗风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困寒的深山,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环境的感受,以及对孤独和思乡情绪的映射。诗中展现了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山中苦寒歌》以描绘深山的严寒与孤寂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体验与感悟。开篇以“深山苦寒弗可居”直抒胸臆,表达了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艰辛,紧接着以“门前积雪三尺馀”进一步渲染了冷冽的气候,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处可逃的压迫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描绘了寒冬对自然的侵袭,仿佛连山石也在寒冷中显得脆弱不堪。
接着,诗人转向道人,生动地勾画了一个在寒夜中求生的画面,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而“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则通过梦境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征西的将军与严光的形象则引入了历史的背景,使得整首诗不仅限于个人的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与无奈。整首诗在寒冷与孤独之间游走,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寒冷、孤独和思乡之情。在自然的严酷面前,人的渺小和无助情感被深刻地揭示出来,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孤独与自然
c) 爱情
“门前积雪三尺馀”中的“尺”指的是:
a) 长度单位
b) 温度
c) 时间
诗中提到的“严光”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钓鱼的将领
c) 一位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二者都描绘了山中生活,但李坦之更强调寒冷的艰苦,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写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