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中苦寒歌》

时间: 2025-04-25 13:21:22

诗句

深山苦寒弗可居,门前积雪三尺馀。

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

道人冻卧山之麓,暮爇松明煮溪绿。

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

征西将军持短兵,驰马夜渡黄河冰。

关东诸将面欲裂,严光独钓桐江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21:22

原文展示:

深山苦寒弗可居,门前积雪三尺馀。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
道人冻卧山之麓,暮爇松明煮溪绿。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
征西将军持短兵,驰马夜渡黄河冰。关东诸将面欲裂,严光独钓桐江雪。

白话文翻译:

深山里寒冷得无法居住,门前积雪已超过三尺。阴暗的崖壁一夜之间石头脱落,寒流从万瓦屋顶垂下冰须。
道人在山脚下冻得卧倒,傍晚点燃松明来煮溪水里的绿菜。山阴孤舟期盼的人却不再来,梦中进入幽静的崖谷,听到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征西的将军手持短兵器,骑马夜间渡过冰封的黄河。关东的众将士面色如裂,严光却独自钓鱼于桐江的雪中。

注释:

  • :不。
  • 寒溜:寒冷的水流。
  • 松明:用松树木材制成的明火。
  • 孤棹:独自划船。
  • 征西将军:指的是西征的将领。
  • 严光:历史上的一位将领,以钓鱼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坦之,字子安,号梦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而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诗风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困寒的深山,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环境的感受,以及对孤独和思乡情绪的映射。诗中展现了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山中苦寒歌》以描绘深山的严寒与孤寂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体验与感悟。开篇以“深山苦寒弗可居”直抒胸臆,表达了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艰辛,紧接着以“门前积雪三尺馀”进一步渲染了冷冽的气候,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处可逃的压迫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描绘了寒冬对自然的侵袭,仿佛连山石也在寒冷中显得脆弱不堪。

接着,诗人转向道人,生动地勾画了一个在寒夜中求生的画面,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而“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则通过梦境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征西的将军与严光的形象则引入了历史的背景,使得整首诗不仅限于个人的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与无奈。整首诗在寒冷与孤独之间游走,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山苦寒弗可居”:深山里的寒冷使得人无法居住。
  • “门前积雪三尺馀”:这里的积雪已经厚达三尺多。
  • “阴崖一夜石脱骨”:阴暗的崖壁在一夜之间石头崩落。
  • “寒溜万瓦冰垂须”:冰冷的水流从屋顶流下,形成冰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溜万瓦冰垂须”,展现了对称美。
  • 拟人:如“梦入幽崖闻折竹”,赋予梦境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寒冷、孤独和思乡之情。在自然的严酷面前,人的渺小和无助情感被深刻地揭示出来,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山:象征孤独与隔离。
  • 寒雪:代表艰苦的环境与困境。
  • 道人:象征追求精神与内心的宁静。
  • 孤棹:暗示孤独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孤独与自然
    c) 爱情

  2. “门前积雪三尺馀”中的“尺”指的是: a) 长度单位
    b) 温度
    c) 时间

  3. 诗中提到的“严光”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钓鱼的将领
    c) 一位商人

答案

  1. b) 孤独与自然
  2. a) 长度单位
  3. b) 一位钓鱼的将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二者都描绘了山中生活,但李坦之更强调寒冷的艰苦,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写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坦之及其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一本将后四句作下第吟绝句) 上翰林丁学士 上姚谏议 寄友人 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 中秋宿邓逸人居 云门寺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春日雨后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丧胆销魂 一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民族体育 六乡 鳥字旁的字 捻管 心胆俱碎 水佩风裳 远处 一技无成 事与原违 月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