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4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45:47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
作者: 苏轼
类型: 古诗词
夫子胸中万斛宽,
此巾何事小团团。
半升仅漉渊明酒,
二寸才容子夏冠。
好带黄金双得胜,
可怜白苎一生酸。
臂弓腰箭何时去,
直上阴山取可汗。
全诗翻译:
老师心中有万斛的宽广,这条小巾又有什么重要呢?
半升的酒只是用来过滤渊明的酒,
这条巾子仅容得下子夏的帽子。
好带着金色的双得胜,
可怜这条白苎的巾子一生都是酸楚。
什么时候才能带着弓箭,
直上阴山去捕捉可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轼在政治失意、遭受贬谪期间,通过对小巾的描写,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寓意深远。
苏轼的《谢陈季常惠一揞巾》通过一条小巾,反映出诗人胸中不平凡的情怀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首句“夫子胸中万斛宽”直接揭示了诗人对学问与胸怀的自信,而“此巾何事小团团”则是对小巾的自谦,似乎在说,纵然胸中有万斛之宽广,却在日常生活中难免被琐事所羁绊。
在“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中,诗人将渊明的酒与子夏的冠作对比,暗示着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好带黄金双得胜,可怜白苎一生酸”则进一步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美好的期望与苦涩的现实之间,诗人感到一丝无奈与惆怅。
最后两句“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表达了诗人渴望出征、追求理想的激情。整首诗在质朴的语言中流露出深邃的哲理,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出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渴望实现理想,又感到现实的压迫。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万斛”指的是:
A. 一种酒
B. 巨大的容量
C. 小巾
“白苎”在诗中主要象征:
A. 战胜的荣耀
B. 生活的苦涩
C. 学识的渊博
诗人希望通过“臂弓腰箭”去哪里?
A. 取酒
B. 取可汗
C. 归隐山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书目为深入理解苏轼及其诗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