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塔前古桧》

时间: 2025-07-12 17:32:34

诗句

当年双桧是双音,相对无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7:32:34

原文展示:

塔前古桧
作者: 苏轼 〔宋代〕

当年双桧是双音,相对无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


白话文翻译:

这两棵古老的双桧树,曾经就像双重的音韵,相对而立,默默无言,更显得恭敬庄重。如今,尽管庭院的积雪已经压到它们的腰部,它们却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如今已经化为两条苍龙般的形象。


注释:

  • 双桧:指两棵古老的柏树,象征着长寿与坚韧。
  • 双音:形容两棵树相互映衬的美好景象。
  • 埋不死:即使受到了严寒的威胁,它们依然顽强生存。
  • 苍龙:象征着力量与长寿,古代文化中常用龙来比喻伟大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通俗易懂而闻名,风格多变,涵盖了豪放、婉约等多种形式。

创作背景:

《塔前古桧》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多次波折与流亡,诗中通过对古桧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塔前古桧》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描绘出两棵古桧树的坚韧与不屈。诗的开头“当年双桧是双音”通过对比手法,将古桧树的美好寓意与当下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诗中提到的“庭雪到腰埋不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即使在严寒的环境中,这两棵树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象征着顽强的生命与不屈的精神。

最后一句“如今化作两苍龙”运用比喻,将古桧树比喻成苍龙,既体现了树木的伟岸与尊贵,也隐喻了自然的神秘与力量。整首诗通过古桧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年双桧是双音:曾经的两棵桧树如同和谐的音韵般相互映衬。
  2. 相对无言老更恭:两棵树静静地相对而立,随着岁月的增长,更显得庄重。
  3. 庭雪到腰埋不死: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厚厚的积雪压在树上,它们依然活着。
  4. 如今化作两苍龙:树木的姿态如同两条苍龙,暗示其强大与尊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桧树比作苍龙,展现其伟岸形象与尊贵气质。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桧树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伟大,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桧树:象征长寿与坚韧,代表着生命的顽强。
  • :象征严寒与挑战,反映自然的残酷。
  • 苍龙:象征力量与尊贵,表现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塔前古桧》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双桧”象征什么? A. 长寿与坚韧
    B. 富贵与荣华
    C. 权力与地位
    D. 孤独与无奈

  3. “庭雪到腰埋不死”表达了什么? A. 桧树的脆弱
    B. 桧树的坚韧生命力
    C. 冬天的寒冷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苏轼的《塔前古桧》与王维的《鹿柴》都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的情感。苏轼的诗更具生动的生命力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倾向于宁静与和谐,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精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司马季主论卜 若石之死 临川送别 南望楼 途中口号(一作郭向诗) 季冬送户部郎中使黔府选补 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 上幸皇太子新院应制 送苏八给事出牧徐州用芳韵 让帝挽歌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经营擘划 丹赤漆黑 包含屎的词语有哪些 逦倚 宪典 釆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包含芷的词语有哪些 魏氏 女长当嫁 五尺之僮 亅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裹肚 差补 包含殉的词语有哪些 原始要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