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02
雨足谁言春麦短,城坚不怕秋涛卷。 日长惟有睡相宜,半脱纱巾落纨扇。 芳草不锄当户长,珍禽独下无人见。 觉来身世都是梦,坐久枕痕犹著面。 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 伏波论兵初矍铄,中散谈仙更清远。 南都从事亦学道,不惜肠空誇脑满。 问羊他日到金华,应许相将游阆苑。
雨水丰足,谁还说春天的麦子短?城墙坚固,根本不怕秋天的海浪冲击。 白天时间长,只适合睡觉,半脱的纱巾和落下的扇子随意摆放。 门前的芳草无人锄拔,珍禽独自在院子里飞下,没人看到。 醒来后才发现,身世如梦,坐久了,枕头的印迹仍然在脸上。 忽然听到城西传来老朋友的消息,急忙打扫风轩准备麦饭。 伏波谈论军事时神采奕奕,中散谈论仙道时更显得清远。 南方的官员也在学习道理,毫不在乎肚子空虚夸口脑满。 问他羊何时到金华,答应一起去游玩阆苑。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风豪放,常常体现出人生态度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融合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情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雨足谁言春麦短”表达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反映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紧接着诗中描绘的慵懒状态,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诗人用“芳草不锄当户长”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放纵,以及对自然的喜爱。
随着朋友的到来,诗的情感逐渐转向友谊的温暖,描绘了与朋友一起讨论军事和道理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最后的“应许相将游阆苑”则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表达了对友情和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字句流畅,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洒脱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于生活的哲理思考、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苏轼乐观而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草”有什么象征意义?
苏轼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故人”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