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元嘉七年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

时间: 2025-05-22 02:57:03

诗句

逆虏乱疆场,边将婴寇仇。

坚城效贞节,攻战无暂休。

覆沈不可食,离机难复收。

势谢归途单,于焉见幽囚。

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

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

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仇。

去病辞高馆,卒获舒国忧。

戎事谅未殄,民患焉得瘳。

抚剑怀感激,志气若云浮。

愿想凌扶摇,弭旆拂中州。

爪牙申威灵,帷幄骋良筹。

华裔混殊风,率土浃王猷。

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57:03

原文展示:

逆虏乱疆场,边将婴寇仇。
坚城效贞节,攻战无暂休。
覆沈不可食,离机难复收。
势谢归途单,于焉见幽囚。
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
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
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仇。
去病辞高馆,卒获舒国忧。
戎事谅未殄,民患焉得瘳。
抚剑怀感激,志气若云浮。
愿想凌扶摇,弭旆拂中州。
爪牙申威灵,帷幄骋良筹。
华裔混殊风,率土浃王猷。
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白话文翻译:

敌人侵犯边疆,边境将领心怀仇恨。
巩固的城池展现坚定的节操,战斗没有片刻的休息。
覆没的境地无法食用,离开战机难以再收复。
归来的希望渺茫,于是我在此深感幽闭。
勇猛地守卫城市,舍生忘死地前进修筑。
忠臣在年暮之际,贞明之木见于严秋。
楚庄王的投袂而起,终究会报仇雪恨。
去病辞别高阁,最终解除了国家的忧愁。
战争的事务尚未结束,民众的苦难又如何能解除?
抚剑怀抱感激,志气如同浮云。
愿望如扶摇直上,旗帜拂过中原。
爪牙展现威灵,帐幕中畅谈良策。
华裔之地风气各异,四方皆浸透王者的谋略。
惆怅地惧怕时光流逝,北面回望泪水交融。

注释:

  • 逆虏:敌人、侵略者。
  • :怀有、心存。
  • 贞节:坚贞的节操。
  • 覆沈:覆灭与沉沦。
  • 幽囚:困于幽暗的地方,表达无助与绝望。
  • 楚庄:楚国的一位君主,以强大的复仇能力著称。
  • 去病:汉代名将,因其辞别高官而获得国君的忧虑解除。
  • 戎事:军事事务。
  • 扶摇:比喻志向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义隆(464年-549年),字景升,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与政治家,曾任南朝梁的皇帝。他的诗歌多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与忠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嘉七年,历史背景是南朝与北方敌对势力的冲突加剧。诗中表现出作者对边境战事的深切关注与忧虑,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忠诚的坚守。

诗歌鉴赏:

《元嘉七年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深切思考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以"逆虏乱疆场"开篇,直接引入敌人侵犯的紧迫感,透出一种戎马生涯的沉重。诗中多次提到城池、边将等意象,象征着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

在描绘战斗的艰辛时,诗人提到“攻战无暂休”,显示出战斗的残酷与无情,仿佛在诉说着士兵们的辛苦与牺牲。接着,诗中提到“忠臣表年暮”,强调了忠诚与责任感的厚重,显示出诗人对忠诚者的钦佩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以“惆怅惧迁逝”收尾,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往的怀念,展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更传达了对忠诚与勇气的赞美,令人深思其背后的历史与人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逆虏乱疆场:敌人侵扰边疆,形势动荡不安。
  2. 边将婴寇仇:边境将领心怀对敌人的仇恨。
  3. 坚城效贞节:坚固的城池象征着贞洁的节操。
  4. 攻战无暂休:战斗持续不断,没有片刻的休息。
  5. 覆沈不可食:战争使得土地荒芜,无法耕种与生存。
  6. 离机难复收:错失的战机难以再获得。
  7. 势谢归途单:归家的希望渺茫,孤独无助。
  8. 于焉见幽囚:在此境地感到被困于幽暗之中。
  9. 烈烈制邑守:勇猛地守卫城市,展现出无畏的精神。
  10. 舍命蹈前修:不惜生命,勇往直前地修筑防线。
  11. 忠臣表年暮:忠诚之士在年末之际,责任重大。
  12. 贞柯见严秋:贞洁的树木在严冬中显现其坚韧。
  13. 楚庄投袂起:提及楚庄王的复仇精神。
  14. 终然报强仇:最终会报仇雪恨。
  15. 去病辞高馆:去病辞别高官,表达对国事的担忧。
  16. 卒获舒国忧:最终解除了国家的忧虑。
  17. 戎事谅未殄:战争尚未结束,依然严峻。
  18. 民患焉得瘳:人民的苦难又如何能解除?
  19. 抚剑怀感激:握剑感慨万千,情绪激昂。
  20. 志气若云浮:志向如同浮云般高远。
  21. 愿想凌扶摇:希望能够像扶摇直上那样。
  22. 弭旆拂中州:旗帜拂动中原,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23. 爪牙申威灵:爪牙展现出威势,暗示着军事力量。
  24. 帷幄骋良筹:在帐幕中讨论良好的策略。
  25. 华裔混殊风:华夏大地,风气各异,暗指各地方的不同风俗。
  26. 率土浃王猷:四方皆应王者的谋略。
  27. 惆怅惧迁逝:感到惆怅、害怕时间的流逝。
  28. 北顾涕交流:回望北方,泪水交融,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志气若云浮”,将志向比作浮云,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战争的残酷与忠诚的伟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忠诚与勇气的颂扬。诗人通过对战场的描绘,表现出士兵的英勇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逆虏:象征外敌入侵,代表国家的危机。
  • 坚城:象征坚固的防线与忠诚的卫士。
  • :象征勇气与战斗精神。
  • 扶摇:比喻志向高远,渴望超越现状。
  • 流泪:象征思念与忧伤。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诗中的意象不仅仅是表面的战争描写,背后隐含的是对忠诚、责任、勇气等传统美德的倡导,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中士兵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逆虏”指的是:

    • A) 本国将领
    • B) 外敌入侵者
    • C) 和平使者
    • D) 友好国家
  2. 诗人表达的情感中,以下哪项是主要的?

    • A) 欢乐
    • B) 忧虑
    • C) 轻松
    • D) 满足
  3. “楚庄投袂起”中“投袂”意指:

    • A) 投降
    • B) 振作
    • C) 休息
    • D) 离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探讨思乡之情。
  • 《早发白帝城》 李白: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与人生旅途。

诗词对比

  • 比较刘义隆的《元嘉七年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但刘义隆更注重战争的艰苦与忠诚,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山水的壮美与人生的哲理。两首诗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研究》:探讨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风格与特点。
  • 《刘义隆年谱》:详细记录刘义隆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德宣烈乐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侍太子九日宴玄圃诗 齐白纻辞 后园饯从兄豫章诗 春夕诗 春诗二首 其二 春诗二首 其一 春日家园诗 江南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绵布 识真 杯影蛇弓 包含经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胸廓 一牢永定 一点一横的字有哪些_一点一横汉字详解 齐字旁的字 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龍字旁的字 莲花步步生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鞠躬尽瘁 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