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3:3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3:39:09
作者: 超慧 〔清代〕
泽国芦花满野霜,
寺桥寒月照苍苍。
不堪夜泊钟残后,
落尽秋声雁几行。
在芦苇丛生的泽国,野外霜花遍布,
寺庙的石桥上,寒冷的月光照耀着苍茫的天空。
无法忍受夜晚停泊在钟声渐渐消散后,
秋天的声音已落尽,不知飞走了多少只雁。
诗中提到的“钟残”可以联想到古代寺庙的钟声,钟声常被用作时间的标志,尤其在夜晚显得更加孤寂。古人常以鸟类的迁徙来象征季节的变迁,诗中提到的“雁”即是秋天的象征,代表离别与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超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在诗歌中常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冬季节,诗人或许在夜晚独自停泊于寺庙,凝视着寒霜覆盖的芦花,感受到自然环境的萧瑟与孤独,因而写下此诗。
《题芦墟泗州寺》是一首描写秋冬景致的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绪。首句“泽国芦花满野霜”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水泽与芦花交织的秋霜图景,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置身于寒冷的月光之下,寺桥的静谧与夜晚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落尽秋声雁几行”则通过对秋天声音的感知,深化了诗的情感。秋天是一个迁徙的季节,飞雁成为了诗人思乡情怀的载体,象征着离别与无法挽回的时光。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情感细腻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人在秋冬季节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泽国”指的是:
A. 干旱的地方
B. 水泽丰富的地方
C. 高山峻岭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孤独与思乡
C. 激昂
“落尽秋声雁几行”中的“雁”象征着:
A. 离别与思念
B. 快乐与团聚
C. 冷漠与无情
答案: 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题芦墟泗州寺》的全面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