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2:42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拉紧琴弦,催促琴柱,听着秦筝的声音,
无尽的秦人悲怨之声萦绕耳边。
就像春风拂过,柳树摇曳生姿,
就像随同啼鸣的小鸟,识得花儿的情意。
谁家独自一人,夜里愁苦地在灯下影子中徘徊?
何处的空楼,思念明月的光辉?
更是深陷于几重离别的恨意,
在江南的岔路口,恍惚间来到洛阳城。
作者介绍:柳中庸,唐代诗人,擅长描写细腻情感,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时局动荡,离别与思念是普遍情感,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
《听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秦筝的倾听,引发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思考。开头的“抽弦促柱听秦筝”不仅描绘出音乐的美妙,也暗示了那种急切的情感。接下来的“无限秦人悲怨声”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音乐中流露出的悲怨与愁苦,恰似诗人内心的挣扎。
诗中“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心中的忧愁。诗人用自然的变化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后面的“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寂心情,灯影与月光的对比,不仅是视觉的描绘,更是情感的象征。诗人通过对孤独夜晚的描绘,表达出对离别的深切感悟,最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将全诗推向高潮,离别的痛苦与繁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音乐为引子,深入探讨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秦筝”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怨
C. 哀伤
D. 欢乐
“谁家独夜愁灯影?”这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平静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江南”代表了:
A. 繁华
B. 荒凉
C. 幸福
D. 痛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