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预作冬至》

时间: 2025-05-19 05:29:08

诗句

紫坛曾从奠琳琅,亲被天人玉冕光。

今日黄州山下寺,五更闻雁满霜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5:29:08

原文展示:

紫坛曾从奠琳琅,亲被天人玉冕光。今日黄州山下寺,五更闻雁满霜林。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紫色的祭坛上参与祭祀,亲自感受到天人所赐的玉冠光芒。如今身处黄州山下的寺庙,五更时分听到雁群飞过,满林霜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紫坛:指帝王祭祀的祭坛,因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用的祭坛多为紫色,故称。
  • 奠琳琅:指祭祀时陈列的珍贵祭品。
  • 天人:指天子,即皇帝。
  • 玉冕:皇帝的冠冕,象征皇权。
  • 黄州:地名,今湖北省黄冈市。
  • 五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五更为天快亮时。
  • 霜林:结满霜花的树林。

典故解析:

  • 紫坛、玉冕:这些词汇涉及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景,体现了诗人曾经参与皇家祭祀的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反映了他在黄州时的孤寂与对往昔的回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耒被贬至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过去荣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沧桑与孤寂。首句回忆昔日参与皇家祭祀的荣耀,紫坛、玉冕的光芒象征着皇权的辉煌。后两句则转向现实,黄州山下寺庙的孤寂景象,五更时分的雁声和满林霜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过去荣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紫坛曾从奠琳琅”,回忆过去参与皇家祭祀的场景,奠琳琅指珍贵的祭品,体现了诗人的荣耀经历。
  • 次句“亲被天人玉冕光”,进一步强调诗人曾亲身体验皇权的辉煌,玉冕光象征着皇权的荣耀。
  • 第三句“今日黄州山下寺”,转向现实,黄州山下寺庙的孤寂景象,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
  • 末句“五更闻雁满霜林”,通过五更时分的雁声和满林霜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的孤寂与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寂与对过去的怀念。
  • 象征:紫坛、玉冕的光芒象征皇权的辉煌,雁声和霜林象征孤寂与凄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荣耀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沧桑与孤寂,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坛、玉冕:象征皇权的辉煌。
  • 黄州山下寺:象征孤寂与凄凉。
  • 五更、雁声、霜林: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孤寂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紫坛”指的是什么? A. 帝王祭祀的祭坛 B. 紫色的花坛 C. 紫色的宫殿 D. 紫色的山峰

  2. 诗中“玉冕光”象征什么? A. 皇权的辉煌 B. 玉石的光芒 C. 太阳的光芒 D. 月亮的光芒

  3. 诗中“五更闻雁满霜林”营造了什么氛围? A. 热闹的氛围 B. 凄凉的氛围 C. 欢乐的氛围 D. 平静的氛围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反映了被贬后的孤寂与对过去的怀念。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此诗与苏轼的《赤壁赋》都反映了被贬后的孤寂与对过去的怀念,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轼的《赤壁赋》则更侧重于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其一 谢孟使君 满江红 满江红 其二 小女归次淮北举第三子真州闻报口占志喜寄五文婿 满江红 满江红 已丑春少卿老师命余赴梅兰芳思南路寓所约临票社活动,余观梅剧多矣,而亲晤其面则初次也 满江红 闰七夕雨 满江红 满江红 其三 洪云岩、刘朔斋用韵 满江红 伯平舍人亲友得意西归 满江红 中秋直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记臆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包含依的成语 髟字旁的字 软结尾的成语 卤字旁的字 包含哲的词语有哪些 慌慌张张 发蒙振聩 能所 阜字旁的字 式度 曰字旁的字 物极必反 尚文 诸余 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