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0:00
原文展示:
晨起二首 张耒 〔宋代〕
楚乡秋早倦炎蒸,长恨梧桐不可凭。 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
白话文翻译:
在楚地的秋天早早地感到炎热难耐,常常遗憾梧桐树无法依靠。 清爽的气息突然随着风雨到来,清晨的厅堂里,我独自无眠,心中惊异。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可能是在楚地任职或游历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秋日清晨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楚地秋日清晨的所感所思。楚地的秋天虽然早到,但炎热依旧,作者对此感到厌倦。梧桐树在这里象征着孤独和无法依靠的感觉。然而,随着风雨的到来,清爽的气息让作者感到惊喜,体现了自然变化对人心境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首句“楚乡秋早倦炎蒸”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楚地秋日炎热的厌倦,这种厌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第二句“长恨梧桐不可凭”则通过梧桐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后两句“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则转折明显,风雨带来的清爽气息让作者感到惊喜,这种惊喜不仅仅是对外界变化的感受,更是对内心情感的触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波动,展现了宋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内心情感的触动。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楚乡”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南、湖北一带 B. 江苏、浙江一带 C. 广东、广西一带 D. 四川、重庆一带
诗中“梧桐”象征什么? A. 孤独和无助 B. 繁荣和昌盛 C. 坚强和勇敢 D. 快乐和幸福
诗中“爽气忽随风雨至”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风雨的恐惧 B. 作者对风雨的期待 C. 作者对风雨的惊喜 D. 作者对风雨的无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