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9:45
送崔叔清游越
韦应物 〔唐代〕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
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
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崔叔清出游越地的送别之情。诗人虽然知道崔叔清想去越地游玩,但他更喜欢自己幽静的居所;在野外的情趣似乎不适合来访,而诗兴也只是在此时留下。诗中描绘了远处的寒树与水,阊门外望去,看到船只在行驶。最后,诗人希望方伯能够怜惜文士,不要让他在游玩中滞留。
“阊门”是指古代一个重要的城门,通常与水乡的景色相关联,象征着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同时,诗中提到的“方伯”则暗指地方官员对文士的关照,体现了文人与官场的微妙关系。
韦应物,字子云,号靖节,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江苏。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
本诗写于韦应物送崔叔清游越的情境下,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己闲适生活的珍视。
《送崔叔清游越》是一首表达送别情感的诗作。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忘兹适越意”便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旅途的淡漠与无奈,接着通过“爱我郡斋幽”展现出他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热爱,带有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态。接下来的两句则以“远水带寒树”和“阊门望去舟”的景象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即将离别的伤感。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劝诫他在外游玩时也要珍惜时光,不要迷失于游玩的乐趣中。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令读者品味无穷。
全诗围绕友人出游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友情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人对崔叔清的出游态度是怎样的?
“阊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方伯”指的是谁?
韦应物的《送崔叔清游越》与王维的《送友人》在表达友情与离别时的情感相似,但韦应物更强调对自然的热爱,而王维则更注重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