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10:07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在月光照耀下,烟雾青翠,水流暗淡无光,一只孤独的猿猴在中秋的夜晚叫喊,仿佛衔着心中的怨恨。它的叫声如同三声绝望的呐喊,令我心中如同断肠一般;即便我还是年轻时的少年,如今却已是白发苍苍。
“中秋”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思念。“猿”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象征孤独与哀伤,尤其是在月夜之下,猿声更显得凄凉。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风景、人情和历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可能因独处而倍感孤寂,借猿猴的叫声表达自己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猿》是杜牧的一首佳作,展现了他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与猿猴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的开头“月白烟青水暗流”,通过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中秋夜的静谧与幽深,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听觉的冲击。紧接着“孤猿衔恨叫中秋”,孤独的猿猴在这样的夜晚发出哀怨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借此映射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后两句“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以猿猴的叫声引出自身的情感,表达出人到中年后的沧桑和无奈。即使青春年少,时光的流逝依然让人感到无比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猿猴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触动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孤独的共鸣。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人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中的“孤猿”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头”指的是?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杜牧及其作品的风格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