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10:25
杜牧的《洛阳》
文争武战就神功,
时似开元天宝中。
已建玄戈收相土,
应回翠帽过离宫。
侯门草满宜寒兔,
洛浦沙深下塞鸿。
疑有女娥西望处,
上阳烟树正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政局动荡的时代,诗人追忆盛世的开元和天宝年间,那时文人争论、武将奋战,犹如神功显现。如今已建立起防御的武器,似乎是为了收复失地,应该要返回宫中。侯门之下草木丛生,适合寒兔栖息,而洛阳的水边沙滩却深沉如塞外鸿雁的归处。似乎在那遥远的西方,有位嫦娥在眺望,上阳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作品多描写现实,包含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用怀念的口吻,抒发对盛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杜牧的《洛阳》通过描绘战乱与盛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开头两句“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诗人通过对比,巧妙地将过去的繁荣与当下的动荡相对照,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绪。接下来的“已建玄戈收相土”,则进一步引入了时局的紧迫感,暗示国家的安危与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侯门草满宜寒兔”,表现出贵族家门的冷落与无情,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与沧桑。而“洛浦沙深下塞鸿”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人心的失落与不安。
最后两句“疑有女娥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让整首诗在沉重的基调中增添了一丝恬静的美感,嫦娥的形象象征着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与希望,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艰难的现实中,仍要追寻心中的美好与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历史的繁荣与现实的动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测试:
杜牧的《洛阳》主要描绘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情况?
诗中的“女娥”指的是谁?
“侯门草满”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