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0:35
云
作者: 杜牧 〔唐代〕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这云彩东西飘荡,哪里会有碍于我心的归处?
清晨我驶入洞庭湖的广阔,黄昏时又回到巫峡的深邃。
渡江时随着鸟影而行,树木间隔着猿猴的吟唱。
不要隐去高唐的美景,干枯的苗木期待着雨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高唐”在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美好的境界,杜牧借此表达对美景和理想生活的向往。洞庭湖与巫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晚唐的代表之一。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而闻名。杜牧的诗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晚年,可能与他对人生经历的深思熟虑有关。在时代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杜牧的《云》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人入胜。全诗通过描绘云彩的漂浮与自然景色的变换,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心境。在“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中,诗人反思人生的旅途,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内心都应保持一种清明的状态。诗中描绘的“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将湖泊的开阔与峡谷的深邃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景色的变幻。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则展现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鸟影与猿吟交织,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最后两句“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则引人深思,诗人希望不要遗忘理想的高远和追求,干枯的苗木渴望着雨水的滋润,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诗在意境与情感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洒脱、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牧的《云》主要描绘了哪个自然景观?
A. 山脉
B. 湖泊和峡谷
C. 沙漠
“渡江随鸟影”中的鸟影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哀愁
C. 历史
诗中提到的“高唐”是指什么?
A. 低矮的山丘
B. 高远的理想
C. 一种云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