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2:1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2:16:55
赠李兕彦威秀才
魏王大瓢实五石,
种成濩落将安适。
可怜公子持十牛,
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负不羁才,
从军数到单于台。
天山直欲三箭取,
白衣将军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饮羽,
戏中戟枝何足数。
誓将马革裹尸还,
肯学班超苦儿女。
封侯卫霍知几许,
老矣先生困羇旅。
酒酣聊复说平生,
结袜犹堪一再鼓。
弃书捐剑学万人,
纨裤儒冠皆误身。
穷途政似不龟手,
与世羞为西子颦。
如今惟有谈天口,
云梦胸中吞八九。
世间万事寄黄粱,
且与先生说乌有。
魏王的酒瓢装着五石的美酒,种出来的酒果实已经落下,真让人安适啊。可怜那公子手里拿着十头牛,三年在海上又能得到什么呢?
先生年轻时才华横溢,曾经从军多次到单于台。天山上箭矢直指敌人,白衣将军不知是谁呢?
夜里在怪石旁曾饮酒作乐,戏耍时的戟枝根本无法计数。誓言要用马革裹尸归来,岂肯像班超那样忍受儿女情长的苦楚?
封侯的卫霍又能获得多少,先生呀,如今年纪大了,困于羁旅之中。
酒酣畅时我们聊聊一生,结袜的事情还能再鼓一遍。
放弃书本和佩剑去学习世俗,华丽的纨裤和儒冠皆是误身之物。
在逆境中政事如同无龟之手,与世俗交往竟羞于西子的一颦。
如今唯有闲谈,云梦间心中吞吐八九的道理。世间万事皆是黄粱梦,且与先生说说这些虚无的事吧。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苏轼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豪放、豁达。
本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人生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对权势的思考和对个人追求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刻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中提到的“魏王大瓢”和“可怜公子”象征着权势与财富的空虚,而“马革裹尸”则体现了作者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向往。苏轼在诗中以轻松的口吻谈论着沉重的人生哲学,展现出他特有的豁达与洒脱。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个士人对权力的嘲讽与质疑,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总结与感慨。通过“夜逢怪石曾饮羽”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轻松场景,反映出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整首诗在形式上虽然显得随意,但内涵却深邃,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苏轼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困境之间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反映了苏轼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友人的关怀。
“魏王大瓢实五石”中的“魏王”象征什么?
A. 朋友
B. 权势与财富
C. 自然
“可怜公子持十牛”中“公子”指代什么?
A. 一位士人
B. 家族的继承人
C. 士人中的富贵人
诗中提到的“马革裹尸”代表什么意思?
A. 忍耐与等待
B. 为国捐躯的决心
C. 对生活的不满
将苏轼的《赠李兕彦威秀才》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突出对世俗的思考与人生的无奈,后者则强调饮酒作乐的豪放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但风格与情感表达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