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2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29:23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溪在庐山下。)
在世俗眼中,名声与实质常常令人迷惑,而至高者却常常令人怀疑其存在与否。愤怒之时,我把水中的蟹子移开;关心之时,我又爱护屋顶上的乌鸦。让我坐在这溪水旁,让它与先生的名声相伴。先生本是全德之人,而我却只是一隅之地。于是我抛弃彭泽的米饭,偶然模仿西山的隐士。最终世人皆知,以为这是溪水的名字。先生岂能与我辈相提并论,造物主才是他的师徒。我们应同柳州的柳树,聊以自娱于这愚溪之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流寓庐山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崇敬与向往。诗中提到的“先生”指的是周茂叔,象征理想人格。
此诗通过对世俗名利的质疑与高尚人格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的“世俗眩名实”便道出了人们在名声与实质之间的迷失。诗人以“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微妙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接着,他通过对“先生”的描绘,表达了对道德与品格的向往,借用“全德”与“廉退”的对比,突显出自身的不足。最后一句“应同柳州柳,聊使愚溪愚”则是对自我价值的自我调侃,在自嘲中流露出洒脱与淡然。
整首诗在用词和意象上都表现出苏轼的深厚功底,既有哲学思考,又不乏生活气息,使得整首诗兼具内涵与趣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名利与人格的关系,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反映出苏轼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真实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先生”指的是谁?
“世俗眩名实”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愚溪”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对世俗的反思,陶渊明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