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参寥师》

时间: 2025-05-19 10:31:59

诗句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0:31:59

原文展示

《送参寥师》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提到,学习的过程是苦涩的,内心的各种想法都已冷却。尽管诗歌的形式上没有什么新意,但他仍希望与他人分享对诗歌的看法。新诗的出现如同美玉在光辉中闪烁,言辞出众而又清新。他提到即使是草书的讨论也没有放弃任何事物,自己的忧愁和不平的情绪都倾注在笔尖。诗人对一些人只把自己看作微不足道的存在感到困惑和失落,但他认为,这种困境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想要诗句美妙,就要保持空灵和宁静,这样才能包容万象,理解世事。诗人游历人间,观察自然,发现其中的深意,最终意识到各种事物的味道中,有着持久的精华。他认为诗歌的法则并不相互排斥,这样的观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注释

  • 上人:指高人、智者。
  • 剑头唯一吷:比喻诗歌创作的独特和尖锐。
  • 焦谷:用来形容没有新意的事物。
  • 胡为:为何。
  • 浮屠人:指那些只关注表面的人。
  • 丘井:比喻社会地位低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送参寥师》写于苏轼与友人别离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苏轼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经历了许多波折,诗歌成为他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引人入胜。苏轼在诗中探讨了诗歌的创作过程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一种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应当超越形式的束缚,达到一种空灵而深邃的境界。在对比新诗与传统诗歌的过程中,苏轼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他提到,只有在静谧和空灵的状态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进而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整首诗透出一种哲思与情感的交织,让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人学苦空:高人学习的过程是艰辛和空虚的。
  • 百念已灰冷:内心的各种想法都已冷却。
  • 剑头唯一吷: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
  • 焦谷无新颖:形容创作缺乏新意。
  • 胡为逐吾辈:为何要追逐我们这一代人。
  • 文字争蔚炳:文字的争论和辉煌。
  • 新诗如玉屑:新诗犹如美玉,出语清新。
  • 退之论草书:即使讨论草书,万事也不妨碍。
  • 忧愁不平气:忧愁和不平的情绪在笔下倾诉。
  • 颇怪浮屠人:对那些只看表面的人感到困惑。
  • 颓然寄淡泊:寄情于淡泊的生活状态。
  • 细思乃不然:细想之后,发现并非如此。
  • 欲令诗语妙:想要诗句优美。
  • 无厌空且静:保持空灵和宁静。
  • 静故了群动:静谧中包容万象。
  • 阅世走人间:游历世间,观察自然。
  • 成酸杂众好:在各种事物中发现深意。
  • 诗法不相妨:诗歌法则并不冲突。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新诗如玉屑”,将新诗比作美玉,突出其珍贵和清新。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索诗歌创作的本质和意义,强调内心的宁静和空灵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头:象征诗歌的锋利和独特。
  • 玉屑:象征新诗的珍贵和清新。
  • 丘井:象征世俗的局限与卑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送参寥师》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个人的爱情
    • B. 诗歌创作的本质
    • C. 旅行的乐趣
    • D. 政治局势
  2. “新诗如玉屑”中的“玉屑”象征了什么?

    • A. 普通的诗歌
    • B. 珍贵而清新的诗句
    • C. 破碎的心灵
    • D. 无意义的文字
  3. 诗中提到的“浮屠人”指的是怎样的人?

    • A. 有智慧的人
    • B. 只关心表面的人
    • C. 喜欢旅行的人
    • D. 追求财富的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诗歌虽然风格不同,但均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答王百谷虎丘送别 松寥阁与堪公夜坐看月晨起值花朝连春分纪事同赠 游般若寺 出刘庵晚步望江南诸山有感寄同社诸丈 夜泊慈姥矶登绝顶坐月 送界公还海虞 崇宁乙酉元巳率同僚修禊于七星岩 燕都杂题三首 其二 燕都杂题三首 其一 寄畅淳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文地理 论天表 言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恒字笔顺详解:掌握恒的正确书写方法_汉字笔顺学习 首字旁的字 执着的繁体字怎么写?执着的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笔顺学习 皮袋 小字旁的字有哪些?带小的汉字大全 带金火的字有哪些?带金火的汉字大全 补天柱地 随风转舵 治兵以信 两府 鼎字旁的字 遐寐 别具慧眼 狉狉 包含和的成语 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