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1:1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13:33
春雨
齐己 〔唐代〕
欲布如膏势,先闻动地雷。
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
何人待晴暖,庭有牡丹开。
春雨想要像油脂般滋润大地,首先就听到了震动大地的雷声。
云龙一起升腾而起,风电瞬间降临。
细雨如丝洒落在农田和桑树,朦胧的细雨笼罩着杨柳的台阶。
谁在等待晴暖的天气呢?庭院中已经有牡丹绽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云龙相得起”中的“龙”常常用来比喻云气,古代人们认为龙能呼风唤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联想。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升,号天池,唐代诗人,生于763年,卒于827年。齐己是著名的僧人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农耕社会,春雨的到来意味着丰收的希望,诗人在描绘春雨的过程中,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热爱。
齐己的《春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雨景,诗中通过雷声的前奏,描绘了春雨来临的气氛。开头两句“欲布如膏势,先闻动地雷”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雨的滋润与气势,雷声的响起象征着春雨的即将到来。这种自然现象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接着“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诗人将云与龙相结合,借用龙的形象来渲染气氛,表现出一种生动的动感。
第三四句“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则转向对雨后景象的描写,细雨洒落在农田与桑树上,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展示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生机。而最后一句“何人待晴暖,庭有牡丹开”则传达了一种春暖花开的期待,牡丹的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在描写春雨的过程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春雨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A. 雪
B. 油脂
C. 水
D. 沙
“何人待晴暖”中的“晴暖”指的是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诗中提到的“庭有牡丹开”象征着?
A. 冬天的寒冷
B. 生机与希望
C. 秋天的凋零
D. 夏日的炎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雨的意象,但着重于雨夜的静谧与农田的期盼。白居易的《忆江南》则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