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读《阴符经》》

时间: 2025-05-02 17:41:37

诗句

绕窗风竹骨轻安,闲借阴符仰卧看。

绝利一源真有谓,

空劳万卷是无端。

清虚可保升云易,嗜欲终知入圣难。

三要洞开何用闭,高台时去凭栏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1:37

原文展示:

绕窗风竹骨轻安,闲借阴符仰卧看。
绝利一源真有谓,空劳万卷是无端。
清虚可保升云易,嗜欲终知入圣难。
三要洞开何用闭,高台时去凭栏干。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竹子在风中轻轻摇曳,我悠闲地仰卧着,借着阴符经的启发观看世事。
真正的利害关系只在于这一源头,而我白白浪费了万卷书本的努力。
清静的虚无能够保住升腾的云气,而对欲望的嗜求终究明白进入圣人境界是多么艰难。
三要(即三种智慧)如果能够洞开,那又何必去关闭它呢?在高台上,有时可以凭栏远望。

注释:

  • 阴符经:道教经典之一,强调无为而治、自然之道。
  • 绝利一源:意指真正的利益来源于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清虚:形容一种清明虚静的状态。
  • 三要:指的是道教中追求的三种智慧或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779年-835年),唐代诗人,号“齐己”,生于长安。他是道教与佛教的信奉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风格清新、简练,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的文化繁荣时期,反映了作者对道教经典《阴符经》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智慧与欲望的深刻见解。

诗歌鉴赏:

齐己的《读《阴符经》》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打动人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结合,展现了对“阴符经”中道理的反思与领悟。开篇“绕窗风竹骨轻安”,用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体现了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接着,诗人提到“绝利一源”,指出真正的智慧与利益来源于内心的平和,而与外界的繁杂无关。诗的后半部分则强调清虚之境能够保住升腾的云气,反映出对欲望的警惕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揭示了追求圣人境界的艰难。最终,诗人用“高台时去凭栏干”来表达对开阔视野的渴望,体现了对智慧与自我提升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绕窗风竹骨轻安:描绘窗外竹子随风而动,体现了宁静与安详的气氛。
  2. 闲借阴符仰卧看:诗人以放松的姿态,借助《阴符经》来思考人生。
  3. 绝利一源真有谓:真正的利益源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追求。
  4. 空劳万卷是无端:指漫无目的的求知与积累并无实质意义。
  5. 清虚可保升云易:清净的内心能够轻易保持高远的追求。
  6. 嗜欲终知入圣难:追求欲望者,最终会明白进入圣人境界是多么艰难。
  7. 三要洞开何用闭:三种智慧若能开启,何必去封闭它们呢?
  8. 高台时去凭栏干:在高处时,偶尔也要回望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绕窗风竹”,将竹子比作内心的宁静。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竹子象征着清净与坚韧,反映了作者的品格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追求,强调了对欲望的警惕,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向往,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象征视野与心境的开阔。
  • :象征坚韧与高洁。
  • :象征高远目标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用于表达宁静的气氛? A. 竹
    B. 云
    C. 风
    D. 高台

  2. “绝利一源”所指的是真正的利益来源于哪里? A. 外在的财富
    B. 内心的宁静
    C. 知识的积累
    D. 社会地位

  3. 诗中提到的“三要”是指什么? A. 三种欲望
    B. 三种智慧
    C. 三种境界
    D. 三种书籍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齐己的诗以哲理性著称,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融合。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集》
  • 《道教经典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王渊之 古意二首赠刘子 拟古宫词(七首) 拟古宫词(七首) 燕京四时歌(四首) 燕京四时歌(四首) 平陵东行 少年行 陇头流水歌三叠代内作 陇头流水歌三叠代内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慨的成语 坏法乱纪 敢当 采字头的字 手字旁的字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平地青云 窝里反 匸字旁的字 苄基 豕字旁的字 惜恐 鉴结尾的成语 支兰 雅雀无声 词色 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