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0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09:36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一切都是梦,既然意识到了,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我愿意死去,去到那孤独的山峰,化为灰烬,了无牵挂。云彩虽然没有空虚的蓝天,但天空宁静,月光依然流淌。免得有我的弟子们,偶尔来这里吊唁我。
齐己(约780-840年),唐代诗人,字景纯,号清虚,仕途不顺,晚年隐居,擅长写诗,尤其是五言绝句。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自遣》创作于诗人隐居晚年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无常、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自然的向往。诗歌中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自遣》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梦想与死亡的思考。开篇“了然知是梦”,诗人通过自省,认识到世间的一切如梦幻般虚幻,这种觉悟让他对人生的追求变得淡然。接着,“死入孤峰去”,诗人渴望超脱尘世,他愿意化为灰烬,回归自然,摆脱一切世俗的牵绊。这种洒脱的态度,反映了对生命的一种深刻理解与接受。
接下来的“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虽然云彩遮掩了蓝天,但宁静的天空依然流淌着皎洁的月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最后一句“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则表达了对世俗关系的超脱,诗人宁愿与世无争,甚至不希望有弟子来吊唁,体现了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与理解,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独具一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梦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中的孤峰和月华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超脱,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了然知是梦”中的“了然”是什么意思?
诗人希望化为“灰飞一烬”,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态度?
“天静月华流”中的“月华”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