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9:59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在丰衣足食的地方不要停留,
圣人的足迹和灵验的踪迹都值得去探索。
偶尔遇到文殊菩萨,开启智慧的眼睛,
将来一定要记得老师的教诲和心意。
作者介绍:齐己(779-847),唐代诗人,号竺仙,擅长诗、词、赋,尤其在佛教诗词方面有深厚造诣。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宗教的理解。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齐己生病期间,表达了对学生的寄语和期望,体现了他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此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师生情谊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劝诫小师在丰衣足食的环境中不要停留,暗示了物质富裕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接着提到“圣迹灵踪”,不仅是对文殊菩萨智慧的向往,也反映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与追求。这种对智慧的追求贯穿全诗,体现了佛教文化对诗人思想的深刻影响。
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期待,提到“忽遇文殊开慧眼”,表明在关键时刻会遇到启迪智慧的机缘,引导小师走向更高的修行境界。最后一句“他年应记老师心”则是对师生间情感的深刻表达,体现了师恩的厚重与期盼。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学生的关怀,又充满了对智慧的敬仰,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丰衣足食”是指什么?
A. 物质富裕
B. 精神追求
C. 学业有成
文殊菩萨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权力
“他年应记老师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师恩的感激
C. 对未来的不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这首诗更侧重于佛教思想与师生情谊,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