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1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11:59
作者: 虞世南 〔唐代〕
歌堂面渌水,舞馆接金塘。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
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
这首诗描绘了宴会的美好景象。歌唱的堂前面朝澄碧的水面,舞蹈的馆子紧邻金色的塘边。霜后,竹子显得更加翠绿;雪前,梅花散发着阵阵清香。野鸭开始归来,寻找伴侣;大雁则在起飞时准备分开行飞。鸟儿们在一起栖息,心中却因对稻谷和粮食的恩情而感到愧疚。
此诗中提到的“雁”和“凫”都是与自然相关的典型意象,常用来比喻人际关系和情感。古代文人常通过鸟类的归去与离开,象征人们之间的离别与聚合。诗中“怀恩愧稻粱”表达了对生活赋予的恩惠的感激之情,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恩。
作者介绍: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子期,号少微,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政治家。他以书法和诗歌见长,是当时文人的代表之一,作品多描写自然、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宴会是当时士人聚会的重要形式,诗中描绘的宴会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侍宴归雁堂》是一首描写宴会场景、表达自然情感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歌舞升平的美好氛围,彰显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接下来的竹和梅的描写,既表现了四季更替、自然的变化,又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第三、四句则转向鸟类的归来与飞行,使用了“凫”和“雁”两个意象,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伴侣的不舍和对生活的感恩。这种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引发了对人际关系、情感的思考,赋予作品更深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宴会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歌堂”是指什么?
“怀恩愧稻粱”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竹开霜后翠”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