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日经潼关感寓》

时间: 2025-04-26 05:16:21

诗句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

力保山河嗟下世,秋风牢落故营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6:21

原文展示

秋日经潼关感寓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 力保山河嗟下世,秋风牢落故营空。

白话文翻译

从前我曾追随汉朝东征,三次接受兵符在百战中。 竭力保卫山河,叹息已逝去,秋风中,旧时的营地空荡荡。

注释

  • 逐汉征东:指追随汉朝东征的军队。
  • 三授兵符:三次接受兵符,指多次被任命为军事指挥官。
  • 百战:形容多次战斗。
  • 力保山河:竭力保卫国家的山河。
  • 嗟下世:叹息已逝去的人或时代。
  • 秋风牢落:秋风中,景象凄凉。
  • 故营空:旧时的营地空无一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在秋日经过潼关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战争岁月的回忆和对故人故地的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过去的战争岁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故地的深切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昔年曾逐汉征东”一句,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英勇和壮志,而“三授兵符百战中”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战场上的经历和功绩。后两句“力保山河嗟下世,秋风牢落故营空”则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叹息和对旧时营地的凄凉感受,秋风的意象更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怀古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年曾逐汉征东:这句诗回忆了诗人年轻时追随汉朝东征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壮志。
  2. 三授兵符百战中:这句诗强调了诗人在战场上的多次经历和功绩,三次接受兵符象征着他的军事才能和地位。
  3. 力保山河嗟下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保卫国家的努力和对逝去岁月的叹息,“嗟下世”抒发了对过去的怀念。
  4. 秋风牢落故营空:这句诗描绘了秋风中旧时营地的凄凉景象,“牢落”和“空”字传达了诗人对故地的深切怀念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秋风牢落”比喻了旧时营地的凄凉景象。
  • 拟人:“秋风牢落”中的“牢落”赋予了秋风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中的“逐”与“授”,“东”与“中”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过去战争岁月的回忆和对故人故地的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回忆和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他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哀愁,增强了诗中的哀愁氛围。
  • 故营空: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凄凉,传达了诗人对故地的深切怀念和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授兵符”指的是什么? A. 三次接受兵符 B. 三次授予兵符 C. 三次战斗 D. 三次任命

  2. 诗中“秋风牢落故营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3. 诗中“力保山河嗟下世”中的“嗟下世”是什么意思? A. 叹息已逝去的人或时代 B. 赞美已逝去的人或时代 C. 怀念已逝去的人或时代 D. 批评已逝去的人或时代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国故地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对边塞战争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武元衡《秋日经潼关感寓》: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国故地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武元衡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经历的回忆。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相和歌辞。关山曲 送顾非熊下第归江南 旅次夏州 送人游蜀 寄崇德里居作 赠淮南将 怀故山寄贾岛 题僧禅院(一作题兴善寺英律师院) 答鄜畤友人同宿见示 同州冬日陪吴常侍闲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齿亡舌存 士字旁的字 夭摇 子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私恩小惠 众口销金 风雅 仙韶 五短三粗 遣言措意 能亨 留开头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唉声叹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