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7:41
至静在平气,至神惟顺心。
道非贵与贱,达者古犹今。
功名属廊庙,闲暇归山林。
畜鱼观群嬉,笼鸟听好音。
不如一邱壑,随愿得飞沉。
开门纳日月,呼客解缨簪。
诗书抚尘迹,歌舞送光阴。
妖娴倾国笑,丝竹感人深。
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樊笼锁形质,物外有幽寻。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强调心灵的顺应与自如。道理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达到境界的人无论古今都是如此。功名利禄属于权势之地,而闲暇时光则应归于山林。养鱼观赏其嬉戏,关鸟听其悦音,远不如一处山水之地,随心所欲地享受飞翔与沉静。开门迎接日月,邀请朋友来访,解开头上的缨绳。诗书抚摸着历史的痕迹,歌舞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妖娆的美人倾国倾城,丝竹之声让人深受感动。心中豁然开朗,微风吹来,独自披衣。身处樊笼之中,虽然形体受到束缚,但在物外还有幽静的寻求。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强调个性与独立精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理想及其内心的追求。
《题高君正适轩》是一首融合了哲理与自然景观的诗作。全诗以“静”与“神”为引子,引领读者进入一种内心的安宁与自我反省的境界。黄庭坚通过对“道”的思考,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真理与理想时,财富与地位并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心境的平和与顺应。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畜鱼观群嬉,笼鸟听好音”,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与其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不如在自然中找到自我,这种思想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随着诗歌的推进,黄庭坚提到“开门纳日月”,表示一种开放的生活态度,愿意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份光明与美好。“妖娴倾国笑,丝竹感人深”则表现了人情世故中的美好与感动,透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整首诗反映了黄庭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独特感知,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一种超脱于世俗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理解,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至静”是什么?
诗人认为功名利禄属于何处?
诗中“开门纳日月”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